承認暴雨預報準確率低是一種進步
時間:2011-07-04 13:29 來源:燕趙晚報
一場預報中的大雨再次和北京“擦身而過”,只在南部地區下了小雨。北京市氣象臺解釋,雷雨發生的天氣狀況隨時在變化,預報是一個逐步更正的過程。目前我國對於暴雨的預報準確率為20%,比發達國家略低。(7月3日《新京報》)
客觀上講,預報天氣是項世界性難題。對西方國家來講,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也並非無懈可擊,科技水準最高的美國也經常無法預報到颶風與龍捲風。對這樣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公眾應該拿出更多的耐心來對待我國氣象臺站。
但是,“不能準確預報”不等於氣象局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或是擁有了可以傲慢的理由。勇敢地承認自己水準有限的事實,並確立下一步努力的目標,是氣象局這樣的“吃皇糧”單位對社會應該有的態度。作為官員,承認“我國對於暴雨的預報準確率為20%,比發達國家略低”的積極意義有兩個:其一,承認差距,認識到不足,是所有公共事業單位應有的態度;其二,提出了一個如何達到發達國家預報水準的命題,這可以看成是一個目標、一個承諾。
對於氣象部門來講,再不承認差距、提出努力目標,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會繼續“掩耳盜鈴”。舉個例子:許多天氣預報中有空氣污染指數的預報,但是我們很少聽見“輕度污染”、“重度污染”這樣的預報,相反,“空氣品質優”、“空氣品質良”卻成了最熟悉的話語。事實果真如此嗎?在某産煤城市,“市民每天所受污染都超過兩包煙”的事實已經無可爭辯。那個發佈《北京藍天視覺日記》的小女孩,將天氣預報中那件“皇帝的新衣”揭穿了……而美國NASA所謂“中國華北與撒哈拉大沙漠粉塵指數最高”的數據調查,也好像有了可以信服的理由。
誰也不能説,天氣預報一定是100%準確的,但只要天氣預報準確率還有提高的可能,氣象臺就應該為之而努力。這不僅僅是一個關乎百姓利益、關乎國民生産的問題,還是一個關乎政府部門形象與公信力的問題。(王傳濤)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