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最愛錢?——一句真話引發的思考
時間:2011-06-15 10: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濟南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作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這孩子以《錢,我的最愛》為題,寫道:“有人説錢乃身外之物,簡直就是屁話。沒有錢,你怎麼吃飯?沒有錢,你怎麼穿衣?沒有錢,你住在哪兒?沒有錢,你怎麼看病……”
據説,校長給這篇過於成人化的作文評了“一等”,理由是“真實、不虛偽”,孩子爸爸的評語只有兩個字:“很好”,網友稱這個小學生“真誠,不做作”。
無疑,講真話確實比説假話要好,拜金主義盛行固然是我們今天的現實,但是,説出真相並不等於必然肯定真相。把金錢視作自己的最愛,難道這種價值觀是正確的嗎?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家長或其他人都應該反省:為什麼孩子會説出這樣的真話?
前幾年曾經流行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話似乎大家都很認同,很辯證。但是我們知道,前半句“錢不是萬能的”在今天其實已經很無力了,而後半句“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則非常現實。一個社會如果沒有錢什麼也做不了——這個社會正常嗎?
為什麼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會轉化為一個孩子“堅信不疑”的作文題目?筆者認為,大概有幾個原因:第一,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拜金主義價值觀和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現象。第二,我們的流行文化也一直在鼓吹這種價值觀,把一個人的成功等同於有錢,把一個人有無價值的標準,也等同於有沒有錢。比如,最近一個大學教授對他的學生説:“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不要來見我。”而鋪天蓋地的廣告不是也在那裏炫富棄貧嗎?這當然會影響到孩子。孩子説真話沒有錯,錯的是這種流行的觀念和價值觀。
在這個時代,愛錢的人恐怕是大多數,只不過還沒有人像小學生那樣寫到作文裏而已。毫無疑問,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麼賺錢。一個人辛勤創業賺了1000萬元和“撞大運”中獎得了1000萬元,以及為錢嫁給一個老頭兒得了1000萬元,有沒有區別呢?表面看這三個1000萬元的獲得都是合法的,是等值的,但其人生價值的體現卻有著天壤之別,“撞大運”不可能永久,“賤賣”青春只能“屈尊”,只有辛勤創業得到的財富才能真正體現人的尊嚴、人的自身價值,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實現一個人對社會的擔當。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只是把奢侈生活看成有價值的東西,甚至希望不勞而獲。比如,“寧可坐在寶馬車裏哭,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等等,他們看重的是不勞而獲,犧牲的是尊嚴和人格,更不要提對社會的擔當了。
對人生的困惑和對生活現象的不解是每一代人都有的經歷,不同的只是時代環境的變化。所以,小學生愛錢沒有問題,問題是錢是怎麼來的?而校長恰恰沒有説,家長也沒有説。在物欲橫流的當今世界,一個沒有正確價值判斷的人,是經不起金錢誘惑的;一個缺乏正確價值觀引導的社會,就有集體淪為金錢奴隸的危險。
應該指出的是,我們的教育和現實總是在兩極徘徊。學校和教師灌輸給學生的,往往是“理想主義”,要孩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但是現實卻又總是表現為對這種“理想主義”的極大諷刺,連底線也無法堅守。人們的價值觀一直在空洞的理想主義説教和真實的拜金主義之間來回搖擺。
所以,我認為,當下最要緊的是從公民道德教育抓起。其實不需要太高的道德標準,也不用讓學生都去當“一簞食一瓢飲”的顏回;同時,更不能教孩子拜金主義是對的,教他們去當金錢的奴隸。這是現代社會應該有的教育,也是解決價值觀的現實辦法。(陶東風)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