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檢測必須跟上“造假”的步伐

時間:2011-05-23 14:22   來源:紅網

  一塊肉是牛肉還是豬肉,這個熟練的賣肉師傅憑肉眼就可以分辨出來的簡單問題,卻難倒了專業的檢測機構。廣州市海珠區的劉小姐上個月24日向工商部門投訴,稱在寶業路百佳超市買到疑似用牛肉膏塗抹豬肉冒充的“黑椒牛扒”。按照相關規定原本7~10個工作日就應該出來的檢測報告,工商部門委託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至今未能出具鑒定結果。(5月22日《資訊時報》)

  鑒定結果講究的是科學,即使是肉眼一眼就能分辨出真假的東西,鑒定機構也要通過科學檢測,用科學數據來説明事物的真假。所以,賣肉師傅憑肉眼就能分辨出來的假牛肉,檢測機構卻要用7~10個工作日才能出具檢測報告,這也很正常。

  但不幸的是,據工商部門稱,“目前在質監、農業等部門下屬的數十家有資質認證的檢測機構裏,都沒有判定到底是何種肉類的檢測項目”,這就意味著,即使再花上7到10個工作日,也沒有哪個檢測機構能給出個鑒定結果。沒有鑒定結果,消費者的權益也就不可能得到維護。

  或許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對那塊肉進行DNA檢測,以判斷它到底是牛肉還是豬肉。這個辦法確實可行,可是費用卻太高,檢測一次DNA的費用,夠買好幾年的豬肉了,誰會為了一小片肉如此興師動眾呢?

  但是,既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了侵害,或者存在受到侵害的可能性,那麼,相應的監管部門就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拿出解決的辦法,否則,就是對侵權的放任,是對造假的縱容。如果連是牛肉還是豬肉都檢測不出來,那就等於給市場上的造假者釋放了這麼一個信號——大膽地造假吧,反正無法檢測。

  既然“魔高了一尺”,“道”就必須再高上一丈,總不能坐視假肉氾濫而不管吧?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造假出現的新問題,監管部門必須迅速跟進,以適應變化了的形勢,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張楠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