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鞍山市岫岩縣的遼寧新富集團,未履行環評審批手續,擅自建設年産10萬噸鎳鐵合金的冶煉廠。當地政府將其作為“重點項目”扶持,企業違規生産10個月,因嚴重損害環境引發群眾陳情。今年,縣政府又將鼓勵新富集團提高産能寫進工作報告。(4月26日《京華時報》)
明明是污染企業,地方政府卻不顧群眾反對,把這些企業項目奉為上賓;明明是在破壞環境,監管部門卻視而不見、百般縱容,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像這樣的事經常見諸於媒體,令人不勝噓唏。今年初,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新山社區兒童集體血鉛超標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罪魁禍首就是與新山社區僅一條馬路之隔的安慶博瑞電源有限公司所産生的鉛污染。經查,此次事件是由安慶博瑞電源有限公司非法生産,縣有關部門違規審批、監管不力,環評單位造假等因素所致。
作為地方政府,理應是公共利益的捍衛者,為何現實中卻變身為只知逐利的商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GDP剛性約束導致的招商引資衝動。現行的績效考核重要指標仍然是GDP。衡量區域經濟發展優劣,最先看的是GDP;為官一任,衡量發展速度,展示領導能力與水準,是GDP;是否升遷、提拔,優先要看的是GDP……而環境是否破壞、民生是否改善,這些內容與指標沒有剛性約束,沒有硬性規定,沒有明確指標,這如同高考升學只需要看分數一樣。有的地方甚至下發文件,明確要求領導幹部要帶頭招商引資。對招商引資任務完成好、成績突出的領導幹部除給予表彰和獎勵外,還要提高政治待遇,特別優秀的,要予以重用;對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要通報批評;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要適時調整工作崗位。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許多地方唯GDP馬首是瞻自然不難理解。
而機構改革的不徹底,臃腫機構需要的高昂行政成本也成為地方政府千方百計招商引資的現實動因。這一切讓許多明明有缺陷有隱患有污染的項目,在地方決策者眼裏都是無法抗拒的誘惑。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政府職能的錯位:本是維護經濟秩序與公眾利益的守護者,卻成為追逐經濟利益與經濟指標的“經濟人”。
看來,要制止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必須釜底抽薪,從考核制度完善上入手,打破評價考核體系上的唯GDP、重GDP取向。同時從轉變政府職能、精簡機構入手,切實降低行政成本,規範財政經費開支,讓地方政府既不背上龐大開支的外在壓力,也防止多創收可以自由開支的內在誘惑,如此多管齊下,方可清除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中的短視、衝動與盲目,讓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能夠淡定從容。(尹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