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以外,還應有什麼?

時間:2011-04-14 13:26   來源:羊城晚報

  在美國,孩子上學要麼申請助學金,要麼自己打工攢學費,即使有父母的資助,也是很少的,而且説好將來需要返還。如果汪某留學的學費有一半是靠自己打工掙得,毫無疑問,他會理解母親的艱辛,斷然不會向為了他而快累斷了腰的母親舉起刀子。

  近日,留日學生汪某疑因母親遲寄學費問題,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向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數刀的消息,令人震驚。

  4月11日,警方表示,“學費”問題是不是留日學生汪某刺傷母親的動機,目前還無法確定,因為這只是兒子汪某在接受訊問時的説法,警方還沒有對其母親做過筆錄,也無其他知情人的旁證筆錄。由於母親認為汪某精神有問題,希望對汪某進行檢查。因此,對汪某的精神狀況進行司法鑒定的程式已經在進行之中。

  如果汪某確有精神疾病,人們的震驚會少一些,但是,如果經過司法鑒定,汪某並無精神方面的問題,這一特別的個案就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和追問空間。

  中國傳統文化要求中國人遵守的人倫有五項,第一項就是“父子有親”,也即“母子有親”。孩子刺殺父母,無論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明,都是不能容忍的行為,因而稱為大逆不道。

  然而,大逆不道的孩子為何會出現?

  父母之於孩子除了愛,可能更為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因為,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關鍵在於教育好孩子,而教育卻是一門藝術。一百位母親有一百位母親的教育經,但是,有些東西卻是具有共性的,其中之一就是母與子的換位和理解。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母親顧女士對於汪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錢財,這正是顧某重視教育的體現,為了支付汪某一年8萬元人民幣的學費、每月2萬-3萬元不等的生活費,顧某一刻都沒閒過。然而,孩子對父母的艱辛和投入並不理解,更不知情,也不領情。汪某沒有與母親作換位體驗,因而不會理解父母對他的愛和付出這種愛所需要的含辛茹苦。如果汪某弒母的最初理由能成立———嫌母親學費寄遲了———那麼,汪某對父母的付出就不僅是不知情,而且是不尊重。

  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和一些發達國家對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在美國,孩子上學要麼申請助學金,要麼自己打工攢學費,即使有父母的資助,也是很少的,而且説好將來需要返還。如果汪某留學的學費有一半是靠自己打工掙得,毫無疑問,他會理解母親的艱辛,斷然不會向為了他而快累斷了腰的母親舉起刀子。

  即使中國人沒有讓孩子自己打工掙學費的習慣,但是也不乏讓孩子知道勞動的艱辛和自立的傳統。烏鵲反哺、羊羔跪地等典故説明的就是這個道理。不幸的是,汪某和顧某的母子之親外,可能並沒有這樣的理解和換位體驗。

  當然,顧某與汪某的母子之親以外,還有今天人們習以為常的獨生子女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當孩子一旦改換了眾星捧月的環境而變得不再受到重視時,也可能成為心中不滿的理由,從而遷怒于父母。

  因此,在母子之親之外,父母和孩子需要通過種種方式去換位思考和體驗,學會相互尊重和愛戴,學會如何感恩,學會如何溝通和寬容。否則,孩子辱罵父母、打罵父母甚至砍殺父母的悲劇還可能發生。(張田勘)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