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儲蓄率為何降不下來

時間:2012-11-22 15:09   來源:中國網

  2012年11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説,《中國居民儲蓄率有點高》。文中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公佈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儲蓄佔國民生産總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國儲蓄率更是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2009年我國居民儲蓄餘額已經突破了18萬億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每人平均儲蓄超過1萬元。

  這段數學分析中有一個讓人奇怪的事實,即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之初的那些年,儘管那時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己經很高,但還不是峰值,90年代初到2005年,中國儲蓄率更加高企。直到2012年還在上行,並沒有掉頭向下的跡像。我們該想一想,為什麼哪?

  也許,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堤供的數字更新一些。不會陳舊到還是2005年和2009年的數據,他説,中國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結構已嚴重失衡。以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進行分析,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2%,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讓我們計算一下,2011年, 中國的GDP己直逼40萬億元,到2012年11月,應在42.5萬億元上下,以中國的儲蓄率52%計算,我國居民儲蓄餘額已經突破了22萬億元,也就是説,每人平均儲蓄額己在1.7萬元。

  2011年,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1萬億元。而我國居民儲蓄餘額已經突破了22萬億元,也就是説,中國人存的錢比花的錢多。結論,中國人有錢不敢花。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看看中國的儲蓄率與西方發達國家儲蓄率的落差有多大,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丹麥等國家都沒有超過6%。有的甚至還是負儲蓄率。即“寅吃卯糧”。2012年把2015年的錢都花了。可中國人2012年才花2000年的錢。

  讓我們再看一看正在與中國對峙的日本,其儲蓄率的變動情況:70年代中期,日本的儲蓄率一度達到過23%,而降到現在只有2%,僅為中國國民儲蓄率的零頭,不及發達經濟國家平均水準的一半。

  落差竟是如此之大!

  中國的國民儲蓄率一直是全世界高度關注的數字,因為它不僅關係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還密切地關係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這還是出於它們對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大舉涌入的一種本能的恐懼和抗拒。

  美國就不止一次地告誡中國,要降低中國的國民儲蓄率,而中國也一直承諾,將努力降低中國的國民儲蓄率。説這個話,中國是誠心的,是掏心窩子的誠心話。可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就是降不下來,不僅降不下來,還在不斷上行。

  高國民儲蓄率是窮國標誌,高國民儲蓄率是窮人心態。

  中國的國民儲蓄率是衡量中國啟動內需的最重要的指標,中國經濟的高增長靠的是三駕馬車,第一頭馬是消費,第二頭馬是投資,第三頭馬是外貿。你可以想像,如果消費這部中國經濟的馬首怠工,其結果會是什麼。

  不斷上行的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告訴我們:

  第一.中國的社會保險程度還處在非常之低的程度,老百姓對生老病死的擔憂一點都沒有弱化,工薪們對失業的和物價的擔憂一點都沒有弱化。他們要買房,他們要生孩子,要養孩子,要還房貸,要供孩子上學,所以他們的收入只能花一半,存一半。常將有時想無時,求人不如求己。

  第二.老百姓的投資渠道異常匱缺。中國股市的大潰敗使中國老百姓最容易進入的資本市場成為雷區。老百姓説,進股市是“孔雀進去,白條雞出來”。“走著進去,抬著出來”。中國股市的大潰敗嚴重地挫傷了中國老百姓的投資信心,他們寧可將錢存入銀行,即使存款在銀行的金庫裏不斷縮水也義無反顧。百年大計,安全第一。兩害權衡取其輕。

  弄清了原因,對症下藥便會容易得多。

  首先是要加強中國的社會保險程度的建設,解除老百姓的後顧之憂。最近我們不斷聽到有專家説,西方所爆發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是高福利社會的惡果,可中國連最低程度的低社保還沒作到,何言高福利社會?更何況西方所爆發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是經濟泡沫下金融亂象的惡果,不要遷怒于高福利社會的共同繁榮。

  其次,振興股市是事關中國經濟第二個黃金十年的大事,為中國經濟濟加速的油門。讓老百姓的金融資産在股市增值升值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別忘記,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緊張地盯著中國的國民儲蓄率。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