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追漲殺跌”的怪圈

時間:2011-06-20 11:01   來源:人民網
  近日兩則新聞引人關注。

  一則是關於豬價。5月份全國生豬價格同比上漲了40.4%,創下2008年來的新高。一則是關於蒜價。進入6月,山東金鄉等主産區的蒜價格下跌近一半,囤積嚴重仍無人收購。

  農産品價格週期波動,是市場客觀規律,但價格大起大落,肯定對市場無益。今年豬價漲了,養豬戶擔心價格哪天又可能大跌下去。同樣,從去年“蒜你狠”到今年“蒜你賤”,讓許多蒜農措手不及。

  事實上,這些年農産品市場“多了少、少了多”,“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現象持續上演,農産品生産一直走不出“追漲殺跌”這個怪圈。

  價格“怪圈”暴露出資訊監測引導不足。長期以來,關注農村生産環節少;重視市場價格監測,忽視市場預警、研判。難怪養殖戶説,都知道豬多價賤、豬少價升,可到哪兒能查到管用的資訊?種植戶説,都知道不要盲目“跟風”, 可誰幫我們判斷市場資訊?缺乏生産資訊服務引導,農民“種什麼、種多少”很多還要靠經驗,等到價格波動了,再做出反應已經來不及了。

  價格“怪圈”也反映出調控能力不強。一些地方臨時性、補救性措施多,預控性的事先干預較少。不僅如此,調控措施大多都比市場“慢半拍”, 習慣“短平快”的調控,打壓價格,或擴大生産規模,這種“急就章”的被動調控,往往會形成過度干預,釋放出錯誤的市場信號,違背了市場規律。去年蔬菜行情看漲,各方反應有些過急,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場信號,抬高了農民的銷售預期,這也是年初蔬菜集中供應、生産過剩的原因之一。

  説到底,“追漲殺跌”的深層矛盾還是農業小生産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即便是集約化程度較高的養豬業,規模化養殖也只佔40%。小規模分散經營是農業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的現狀。走出“追漲殺跌”怪圈,一方面,要加強生産資訊和市場資訊的監測服務與引導,價格調控要把握好時機、方式和角度。另一方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儘快完善對各類農業合作社的政策支援,讓産供銷一體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引導農産品供求實現均衡。

  走出“追漲殺跌”怪圈,確保農産品價格不大漲、不大落,今後要補的課還很多。(趙永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