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中美大廈”結構之變

時間:2015-09-23 10: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新型大國關係”正是支撐未來幾十年中“中美大廈”、避免房屋從內部撕裂的核心“框架”。中美兩國領導人將在避免戰略層面發生全面衝突、共同維護世界秩序和各自利益等層面進一步形成共識,在“戰略交底”的過程中築起“中美大廈”核心架構。

  9月22日,習近平訪美之旅從西雅圖正式開啟。作為當年鄧小平訪美“旋風九日”的最後一站,以及冷戰結束不久之後推動中美再度和解的“西雅圖會晤”的發生地,美國西岸的這座城市,將再次成為中美關係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地理坐標。

  此訪是習近平對美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也是他擔任國家主席兩年多來,中美之間的第三次元首互訪。在2013年“安納伯格莊園會”和2014年“瀛臺夜話”奠定的良好氛圍中,此次訪問必將給兩國關係帶來重大影響。

  中美建交以來,兩國之間保持著一種衝突與合作相互交織和輪替的複雜關係,但彼此在經濟和其他各領域的依賴始終在不斷加深。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夕,著名經濟學家弗格森創造了“中美國”(Chimerica)一詞來描述兩國關係。金融危機發生後,面對共同的挑戰,中美之間的“命運共同體”格局進一步凸顯。

  如果把習近平描繪的“中美命運共同體”或弗格森創造的“中美國”比作一幢大廈,那麼,自中美關係解凍起,它經歷了一個不斷添磚加瓦的過程。然而,套用建築學中的概念,以往的“中美大廈”大體上是一種“磚混結構”:由於整棟建築都依賴磚墻承重,經濟合作等支撐起中美關係的“磚瓦”,時常會在大廈遭遇外力衝擊或內部變化時首當其衝,遭受破壞。

  十年前,中國的經濟總量只相當於美國的約六分之一,而目前則接近三分之二。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如何處理關係,不僅關乎世界經濟的根本走向,更是世界政治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中美如何避免歷史上崛起國與霸權國必然發生衝突的邏輯,成為兩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近年來,主要由新興經濟體力推的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之間的矛盾凸顯。美俄走向尖銳對峙,中俄關係迅速發展;美國實施“戰略再平衡”,中國籌建亞投行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等,被一部分人誤讀為抗衡美國亞歐佈局的舉措;中美兩國圍繞人權問題、南海問題、網路安全問題等新老問題的分歧也在加劇。無論在全球還是地區領域,戰略或具體層面,中美之間發生衝突的風險都在不斷加大。隨著“中美大廈”越蓋越高,這座摩天樓除了需要繼續添磚加瓦,更需要有“鋼筋”和“水泥”鑄就的骨架來承重,從而推動整個大廈實現從“磚混結構”到“框架結構”的改造。

  “新型大國關係”正是支撐未來幾十年中“中美大廈”、避免房屋從內部撕裂的核心“框架”。2012年,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美的習近平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2013年,以國家主席身份首次訪美的習近平闡釋了其“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三重內涵。在前兩次訪美明確概念、闡釋內涵的基礎上,習近平此次訪美將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進入實質階段。中美兩國領導人將在避免戰略層面發生全面衝突、共同維護世界秩序和各自利益等層面進一步形成共識,在“戰略交底”的過程中築起“中美大廈”核心架構。

  在新型大國關係核心架構之下,“中美大廈”的具體支撐或“局部框架”也有望進一步完善。已經談了七年的中美投資協定(BIT)有可能在此次訪問中簽署,從而推動中美經濟合作實現一次大突破。此外,隨習主席訪美的中國企業家的豪華陣容,也意味著大量具體的經貿合作大單必然會隨之而來。在傳媒革命推動公共外交迅速興起的時代,此訪也將成為中國國家形象的一次展示。以領導人對民眾開展公共外交為契機,“外交背後的溫情”將進一步拉近中美民眾的距離,為“中美大廈”增添更多暖色調。

  正在陸續展開的此次重要訪問,將是助推“中美大廈”結構之變的一次重大建設,也將在添磚加瓦的過程中進一步夯實這棟摩天大樓的地基。正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所説:相信此訪“會給大家一個驚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