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搏命救人的恩人説聲謝謝很難麼?

時間:2015-08-18 15:18   來源:紅網

  13日晚,四川瀘州一10歲左右的女孩掉進長江,先後五人入水救人,其中還有一人差點發生意外。女孩獲救後被媽媽帶走,但是其母卻未向任何一人道謝。“為救人差點丟了命,卻換不來一句謝謝。”目擊者感到不平。(8月17日《華西都市報》)

  五人搏命接力營救落水女孩,家屬未道謝揚長而去。更讓人唏噓的是,一名救人者不但沒得到謝謝,上岸後還發現褲子裏一百元錢不翼而飛。被救母女連聲謝謝都不言,讓人心寒。對搏命救人者説聲謝謝,真的很難麼?

  俗話説:“喊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在得到別人救助時説個“謝謝”,並不僅是一句謝意,更多是對幫助自己的人表達一種感謝和真誠。每每出現被救者連聲“謝謝”都不説的新聞,都會讓公眾心生反感。無獨有偶,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天津兩名女孩在西沽公園湖邊玩耍時不慎落水,被一路過的中年男子救起。該男子渾身濕透,手機也浸水損壞。而兩名女孩上岸後相擁而泣,未言謝就離開。有旁觀遊客要求二人向男子道謝,但她們跑開。救人男子最終笑著自行離去。很顯然,救人中年男子的笑容,比兩名女孩的“謝謝”更富有感染力更震撼。無論四川母女還是天津女孩,他們被救命卻不言謝的舉動,連起碼的尊重和禮貌都沒有。

  誠然,有人稱被救者有可能因惶恐或受到驚嚇,抑或吝嗇表達感謝,再或者可能怕被“索錢”,像之前發生過“扶老被訛”等現象讓被救者心生疑竇,但這些都不是不言謝的理由。古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尤其見義勇為者是在突發情況下的自願行為,而非利益驅使下的功利化行為,更該對這種不索報酬的行為表達感謝。

  對好人表達感謝,不僅是道德呼喚,更是對見義勇為者的一種敬畏,看似微不足道,卻讓救人者心暖。以四川瀘州搏命救人的無名見義勇為者而言,若能在救人後收到被救者或家屬的一聲“謝謝”,他們一定會心暖如春。可惜的是,被救者母女卻吝嗇感恩揚長而去,這不僅傳遞出十足的負能量,更彰顯出她們的道德情操水準。

  對見義勇為者説聲“謝謝”,並不難。即使我們不能拿著道德大棒去讓所有人遵行,但在實際生活中,對幫助自己者表達感謝的自覺的人比比皆是。當然,既然發生了這樣的事,若能從制度上給予見義勇為者以鼓勵和慰藉,也很有必要。像山東省在2012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山東省見義勇為獎勵和保護條例》中明確規定,見義勇為受益人應當對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成員表達謝意、予以慰藉。同時,各級政府及部門應對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子女在基本生活、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這樣的規定值得肯定,也是對被幫者的一種道德約束和規定制約。

  讓被救人對救人者説聲“謝謝”,並非“道德綁架”,而是文明趨勢。尤其,那些發自肺腑的真誠感謝,不僅是對救人者的感恩,也是在弘揚社會正能量。見義勇為受益人當心懷感恩之心,真誠感謝見義勇為者,這既是道德與感恩的良性互動,又是建立誠信社會的重要環節。(姜春康)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