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中尋找溫情和敬意

時間:2015-07-20 15:59   來源:人民日報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讀歷史,在思考後轉化為自己的評價體系、考慮問題的視角,方能拓展我們思想的縱深度

  對歷史書的最初興趣,來源於小時候閱讀鎮上書店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畫冊,裏面豪氣沖天、肝膽相照的蓋世英雄,陪伴我度過了生活平淡的童年。細細品味近20年的閱讀體驗,大到文明更替、民族興衰,小到史海鉤沉、人物傳記,是歷史書給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扇連通大千世界的天窗。我愛那種一打開書便是波瀾壯闊、雲野蒼茫的壯美氣象,那種跟著書中的歷史人物一起遍嘗人生百味,更愛那種跳出小得小失、心懷百姓蒼生的天下情懷。

  習近平同志曾強調:學習和總結歷史文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並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的一個重要思想和方法。對中外歷史的深刻理解、融會貫通,能讓我們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獨立思考問題、思辨地分析問題,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唐太宗以民為本、廣開言路、唯才是任;康熙帝勤理政事,凡遇大事皆反覆調查,慎重決策……通過歷史書中豐富的細節,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形象地感受到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進步與落後、開放與閉塞,于前人或成功、或失敗的教訓中,學習為人處世的方式,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

  敬畏之心,是對待歷史的基本態度。讀歷史書,不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學識,更不是為了飯局應酬的談資。敬畏每一個民族、國家的興起與衰敗,敬畏每一個歷史人物的堅持與放棄,帶著溫情和敬意,探究更多書籍之外的相關歷史,從多個側面來體察和關照歷史事件的重要內涵,才能將讀歷史的收穫真正融入思維和處事的點點滴滴。可以説,歷史書讀得越多、理解得越深刻,會越生發自己的敬畏之心。在我看來,真正熟讀並理解歷史的人,必定虛懷若谷、心懷敬畏,而非誇誇其談、目空一切。

  多讀歷史書,于智識是一種提高;學會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對人生更是一種昇華。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為史。讀歷史書,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思考後轉化為自己的評價體系、考慮問題的視角,方能拓展我們思想的縱深度。因此,在讀史書的同時,也有必要讀一些學者、名家對歷史點評、研究的著作。比如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研究歷史和地理形勢的關係;費舍爾對德國反猶史的追溯……深入了解歷史事件産生和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才能更加全面、理性、客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為青年幹部,雖然日常工作中接觸的都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依然需要具備這種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追求。在我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抵禦錢權誘惑的浩然正氣;才能在現實的得失、短期的利益面前,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心繫百姓、為民謀利。公務員的人生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和挑戰,如果意志力不足,便會在順境中迷失,逆境中消沉。多讀歷史書,能使我們保持豁達從容的心態,寵辱不驚的淡定,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一路走來,讀歷史書大大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願所有的青年幹部都能通過歷史書,找到適合自己棲居的精神家園。(吳文君 作者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房地産市場監管司幹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