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千億收費公路得“算大賬”

時間:2015-07-01 09: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交通運輸部公佈《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3916.0億元,支出5487.1億元,收支缺口為1571.1億元。相較去年,虧損額度擴大。消息一齣,輿論再起。

  關於收費公路,看法不盡相同。“攔路虎”“印鈔機”,公眾認為它堵住了暢通大道;“亂收費”“藏腐敗”,監管部門批評徵費方式不盡合理;“抬物價”“堵流通”,一些經濟學家把通行費作為CPI上漲、物流成本提高的“元兇”之一。另一面是,業內人士認為“沒有收費公路政策,就沒有中國公路交通的今天”;世界銀行評價,“還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大規模提高其公路資産基數”。

  “抱怨”與“好評”齊飛,“質疑”共“點讚”同在,顯示這一已施行30多年的收費公路政策的複雜和尷尬。爭論紛呈,也更啟示我們:在收費公路政策上,需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

  以為是“搖錢樹”、實際是“大窟窿”,老百姓算不明白這賬也不難理解。30多年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確實推動了公路建設的發展。如今,交通面貌一新,繼續收費再算賬的方式也變了:建設成本逐年上浮,過路通行費並未水漲船高;經濟結構深入調整,物資運輸方式和公路通行率出現波動;不菲的費用收入難敵加大的還本付息壓力。

  這樣看來,跨越30年,一筆經濟賬算的其實已經不僅是“誰盈誰虧”的問題,也不僅是簡單“虧在哪、為啥虧”的問題,更是一項政策面對不同現實需求如何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和性價比最優化的問題。

  管理部門理應反思,既不能把公路當成“現金奶牛”,也不能視為“債務平臺”,理順關於收費公路的種種不同意見,還需打好改革牌。面對“期滿收費”“馬甲換裝”“定價不準”的種種非議,公示臺賬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面對“即使不再建設一公里的路,現有稅費也僅能保證養護和還債”的迫切現實,配套改革也不容再拖。因此,改革管理模式、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探索特許經營、管控債務風險等一系列舉措落地出臺方能形成合力。

  其實,收費公路的盈虧是個治理問題,“誰使用、誰受益、誰付費”是基本原則,而輿論需要澄清的豈止是一紙明細,更需要揭示符合現狀國情、依據法律制度、用戶受益導向的民意改革趨勢,這樣也才能經得起公眾對合理性、公平性、公益性的深究細問。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1日 05 版)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