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11年的‘城中村’改造,其實就是一部亂修亂建史。”這句話揭穿了太原“城中村”改造的部分真相。與此相呼應的另一部分真相是,在太原花費千萬買一個“村長”的人不在少數。(10月22日《第一財經日報》)
近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責成太原從“城中村”入手,倒查為官不為、治吏不嚴以及官員違法違紀的問題。掩藏在太原“城中村”改造亂象背後的官商勾結、貪污腐敗等問題,或將成為山西能源腐敗之外的另一個重點清查方向。
在太原,一個“城中村”村主任的“售價”高達上千萬元,這固然令人咋舌,但並不值得奇怪。其中奧秘在於,這些人一旦買官上位後,隨便開發一塊地皮便可輕易獲利數倍。由於城市開發建設規模擴大,以往的城郊接合部紛紛變成遍佈工地、熱火朝天的“城中村”。擁有土地開發話語權的村幹部,自然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等頭銜,更成了令某些人垂涎的“唐僧肉”。
正如媒體報道所披露,如今太原一些所謂的“城中村”改造,早已成為一些村幹部夥同開發商斂財的工具。賣官鬻爵之風刮向村一級,足以表明當地官場生態之壞、吏治之亂。對此,當地有關部門切莫掉以輕心,更不能放任不管。否則,不僅當地基層政權有渙散之虞,百姓也難以過上安心日子。
“城中村”改造,勢必牽涉拆遷安置等事項。在瘋狂追逐利益的基層幹部與開發商聯手之下,輕則百姓切身利益受損,重則會引發暴力拆遷等徵地糾紛。據報道,太原“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就出現過這樣一幕:為讓居民儘快搬離,開發商每到半夜就派人開著大馬力的挖掘機在片區內肆意穿梭;更有甚者,為儘快開發房地産,部分開發商不惜雇用社會閒雜人員對居民大打出手。開發商如此肆無忌憚,相信不全是利益所驅,其底氣恐怕還源於有權力撐腰。
“村官”胡作非為、“城中村”改造亂象叢生,問題還不僅出在基層。不妨想想,倘若沒有更高層級的部門或官員介入,這些村幹部、開發商怎麼能在城區公然興建未經規劃審批也沒有招投標的高樓大廈?又怎麼敢公然以各種手段威懾拆遷群眾?這些跡象説明,圍繞“城中村”改造出現的賣官鬻爵、違法興建等現象,或只是當地官場生態頹壞的冰山一角。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基層官場有病,上級主管部門和官員也該吃藥。從“城中村”入手倒查相關違紀違法問題,不能僅鎖定在基層村幹部或開發商,否則只怕一把火燒過,腐敗的根源仍未斬除。
“過去幾年,太原的房地産行業幾乎是挖一個坑就能掙錢。”這句話不僅反映了當地房地産市場的畸形發展,而且驗證了一個道理——但凡利益大量聚集而又缺乏嚴格監督的地方,總是容易出現權錢勾結、腐敗盛行等現象。針對“城中村”改造出現的賣官鬻爵問題,除了要加強制度建設和法規約束,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以整治清除,還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梳理“城中村”改造的重點難點,在拆遷過程中充分聽取民聲民意,把群眾利益始終擺在首位。這樣的話,才不會迷失“城中村”改造的根本方向,也才不會給違法亂紀人員可乘之機。
村幹部“官位”雖小,但涉及基層政權穩固,關係百姓根本利益,切莫因“官小”而“不治”。對於太原乃至山西而言,無論是此前案件多發的能源領域,還是剛剛暴露出來的基層賣官鬻爵現象,説到底都是如何嚴肅法紀、整頓作風的問題。倘若吏治不清、作風不嚴,各項工作就難以開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只能淪為空談。(魏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