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兒,有張觸目驚心的名為“霾人”的超現實主義熱圖在網上瘋傳。配圖文字:長期處於霧霾污染下現代人異化後的新物種。圖中人的口鼻進化成類似防毒面具的渦輪濾網形狀。特別標注,霾人存活于中國大部分地區,其中京津冀區域最為密集。
一直以為這種帶有末世景象的PS圖,只是網友對PM2.5爆表的一時惡搞。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真在現實中領略到戴著防毒面具上街跑步的超現實荒誕一幕。不幸的是,昨日在京舉行的、于煙滾滾霧濛濛的遮天蔽日重度霧霾天裏開跑的“北馬”,就提前點映了上述本該在《行屍走肉》或《生化危機》等影視中才難得一見的曠世奇景。
《“北馬”霧霾中開跑遭質疑,組委會稱改期難度大》;《“肯亞選手領跑北馬20公里後放棄比賽”》。(10月19日澎湃新聞、中廣網)這是昨日開跑後的相關滾動新聞。而在前一天的新聞裏,組委會還稱無人退賽,不過也“提醒參賽者儘量用鼻子呼吸。”
“如果我每天都要查看空氣污染指數,可以跑步的日子就很少了。”不知道受訪者是哪個城市的,反正這句説出了我的心聲。堅持跑步這半年,我現在都底線就是空氣指數200以內的,有空儘量都出去跑跑,否則冬天到了,200都是奢望了——昨日“北馬”開跑時接近400。這就不止污染,而是近乎“有毒害”級別了。
絕非危言聳聽。大家其實早已通過霧霾新聞科普過這方面常識,比如PM2.5——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這種顆粒的體積使其可以通過肺部進入呼吸系統,導致危害性。而跑步者在跑步時呼吸的頻率是平時的10-20倍,因此重度霧霾天跑步,特別是參加馬拉松這種長跑,可想而知,殺傷力更大。
上述受訪者以及我這種,相比下面出場的,可能屬於怕死級的業餘選手。因為人家雖然也“很擔心空氣品質,手機上裝了一個報PM2.5的APP,但空氣品質不會因為我不跑就變得更好。”這當然就是具有大無畏革命精神的樂天派跑者了,認為自己不跑天也不會變好。
能聽出這是一句玩笑。誰都不該在甚至都有些嗆人的滾滾煙塵中開跑,作為國際級別長跑賽事組織者,這更是失職。“組織管理工作涉及方面眾多,賽事延期、改期的難度巨大,請社會各界及各位選手予以理解”。這麼説組委會也挺委屈,他們可能比我們更關心空氣品質預報。因為早在近乎一週前那次霧霾天,北京已經預報霧霾回潮日正是這次大賽開賽時。
但是,設身處地站組委會角度想,他們也是回天乏力,徒喚奈何。延期改期或取消,可能涉及到“北馬”的業內名譽和城市形象問題。但是,當全係的專業除塵防霾口罩,甚至一點兒未誇張的生化遊戲影視才能一見的防毒面具造型的跑者,都集體簇擁浩浩蕩蕩跑在昏黃污濁大氣裏若隱若現的城市街道上時,這樣超現實的荒誕而刺目的馬拉松形象,不是對所謂的專業賽事或城市形象傷害更大嗎?
其實,如果不是這種聚集了國際關注目光的大型賽事的集中極端展示,作為國人是否就真會對“霾頭憋氣、自強不吸”的馬拉松,有多少錯愕驚詫感?可能也未必。因為這幾乎就是我們日常生活橫截面的剖析展示,是現實苦役的庸常鏡像的一次點對點的投映罷了。
五嶽散人在微博上評價,“總覺得霧霾天兒跑馬拉松是中國現狀的某種隱喻:組委會因自己不方便改變日程乾脆就不改,然後告訴你儘量用鼻子呼吸;這就相當於養老金窟窿比較大,然後告訴你要延遲退休;而依然有這麼多人一定要跑則相當於中國人的精神:看,這咱都能扛住,有什麼過不去的?真是天生一對啊……”
這還真不是戲謔。回到跑步上,每日跑前都慣性地刷下APP查看最新空氣指數。看著字體顏色上經常都是藍汪汪、紫瑩瑩只差紅彤彤的“重污染”或“有毒害”的警示提醒,而少有清淩淩、綠油油的“優”或“良好”的空氣指標,就想起前些年有位國際友人在專欄裏的話,要還想狠心堅持跑步,可能只有下周刪除空氣品質APP了。(李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