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三峽大壩有長達600公里的水庫,大壩左右岸安裝的225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為世界第一,它和葛洲壩一起,已經成為世界罕見的人造新景觀。整個三峽大壩景區,將自然美景、古代遺址和現代奇跡的魅力集于一身,對中外遊客産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每年旅遊高峰期間,特別是節假日期間,三峽大壩景區都會出現遊客“井噴”,自然,這些源源不斷的旅遊客源給當地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包括三峽大壩景區收取的門票。
但是,三峽大壩的建設凝聚了國家財政的巨大投入和全國各地的慷慨支援。三峽工程于1994年12月動工,到2009年全面竣工,歷時15年,總投資高達4954.6億元人民幣,100多萬當地居民因工程建設需要而移居全國很多省份,移民安置地政府和老百姓都作出了利益的犧牲。因此,在三峽大壩的建設中,全國民眾都作出了貢獻,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全國民眾都是它的“投資者”。但是,當他們來到曾經為之付出心血的大壩看一看的時候,卻需要掏錢才能進入,一個用全國民眾的真金白銀堆砌起來的巨大工程竟然成了當地斂財的通道,這于情于理都是説不通的。因此,三峽大壩景區向國人免費開放,實際上是一種正本清源,也是三峽工程對其“投資者”的應有回饋。理清了其中的脈絡,就可以理解三峽大壩景區繼續對外國遊客收費的道理所在了,因為外國人在三峽大壩的建設中並未作出貢獻。
儘管如此,此次三峽大壩景區能夠向國人送出“免費遊”紅包,還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旅遊業被作為“無煙工業”,已經成為我國很多地方重要的經濟來源,其中的一大塊就是門票收入。很多地方發展旅遊業,都是將景點圈佔起來向遊客收取門票,而且不斷漲價。就在最近,借著“十一”黃金周旅遊高峰即將來臨之際,很多旅遊景點的門票又往上漲了一大截。這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但是由於旅遊景點都是唯一性的,因此民眾對此又無可奈何。在此情況下,三峽集團和宜昌市政府能夠“逆襲”送出“免費遊”紅包,頗有一種“壯士斷臂”的精神,而選擇在“十一”黃金周旅遊高峰前夕作出這一決定,更體現了其讓利於民的決心。
今年7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討論了旅遊業,要求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消費升級和産業結構調整的要求,並將其提升到擴就業、增收入,推動中西部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生態環境改善的戰略高度。可以期待,旅遊業在我國將迎來一個大發展。但是,很多地方對於旅遊經濟的理解還比較膚淺,只是簡單地將其理解為門票收入。其實,旅遊經濟是具有高度綜合性的消費行為,遊客到一個景點旅遊,需要食宿,還會購買當地的土特産,這種由旅遊帶動起來的衍生消費也有很可觀的市場能量。如果發展旅遊經濟只是局限于景點門票漲價,反而會對一部分遊客起到阻遏作用,而當遊客被高價門票阻擋住的時候,他們所帶來的衍生消費也就無從談起了。而三峽大壩向國人送出“免費遊”紅包,從短期來看,似乎會減少旅遊收入,但這使三峽大壩景點在民眾當中産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從而能夠促進當地的旅遊衍生消費出現增長。
三峽大壩景區的“免費遊”紅包,在目前由政府倡導的促進旅遊業發展中還不多見,但這一行動為旅遊經濟注入了新理念。地方政府應該向三峽集團和宜昌市政府學習,不為眼前的短期旅遊所惑,而是將旅遊經濟的發展立足於吸引更多的遊客進入拉高綜合消費這個長遠目標上來。(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