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案終於水落石出。這是一個價值觀和個人生活都嚴重扭曲的女孩子,她經常同有錢人發生性交易,並在參與賭博和組織賭博方面越陷越深。她本人和她的所謂“乾爹”王某都與紅十字會全無瓜葛,圍繞她的標誌性資訊有不少是虛假的,其中部分是媒體捕風捉影炒作出來的,部分是她故意釋放的。
郭美美作為一個輿論泡沫,卻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了一場“颱風”,除了她本人,炒作、利用她的很多力量都應當感到羞愧。甚至,這是中國全社會都應參與的一場反思。
回想郭美美炫富被炒熱的當初,紅會的聲譽遭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但這個女孩從一開始就只是個噱頭。她與紅會並沒有什麼關係,這個事實當時就被指出,而且很多人也是大致明瞭的。然而該事實被大量媒體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已經潑到紅會頭上的臟水,參與熱炒的人沒有興趣再伸手把它們擦掉。
事實上,圍繞郭美美與紅會的關係,當時的輿論場形成了畸形的狂歡。那是個在網上造謠、以及故意傳謠可以不負責任的時期,對那場惡作劇的推手們來説,打擊紅會大概要比炒作一個明顯與主流價值格格不入的女孩,要有趣得多。
把郭美美炒紅是網上輿論審醜逐臭的突出例子,該過程也是通過製造“莫須有”罪名,或者用炒作、放大某個案例將公共機構妖魔化這一惡劣做法的定型之作。那是一個轉捩點,在郭美美事件之後,一些在網際網路上活躍的力量像流水線作業一樣,向一個又一個公共機構發起攻擊。
當然,出了這麼大的問題,不能通通歸罪到一個女孩子頭上,不管她的問題有多多。那些參與污名化公共機構的人和力量,也是極其複雜的,他們的動機和所使用的手段,都打上了社交網站突然在中國社會勃興的烙印。
應當説,社會各方對這一局面的出現同樣負有責任。首先當時的紅會高層對事件的應對非常不力,紅會沒有成為讓事情真相大白、並且讓這些真相到達所有公眾的堅定推動者。與此同時,相關的其他官方及主流社會力量也缺少應對社交媒體的經驗,面對趾高氣昂的輿論推手們,大家都反應消極,急於躲避和不知所措。
客觀而言,紅會的確有不少管理問題,整個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但郭美美事件開了全面否定公共機構的先河,這種否定是不由分説的,往死裏打的,而且經常以否定社會的一切作為延伸目標。這樣的所謂“輿論監督”不能説毫無推動官方機構改革的作用,但它們的負面影響太強烈,嚴重扭曲了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與問題的比例,打擊了公眾的信心。
中國的前進離不開實事求是精神的伴隨,求實既要是微觀的,也應是宏觀的。微觀真實就是不能造謠,不能明知是謠言還故意參與傳播它。宏觀真實就是要把每一個問題放到它在中國的真實格局中,而不應對它們做惡意炒作,賦予它們對整個國家不真實的代表性。
希望通過郭美美這檔荒唐事,中國的輿論場能夠增加一份見識和成熟。但願這樣的事情在中國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