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復讀是多重浪費

時間:2014-06-25 14:14   來源:長沙晚報

  23日晚上,遼寧高考成績揭曉,在本溪高中復讀的考生劉丁寧考取666分。去年此時,她同樣考取了668分的高分,是遼寧省的高考狀元。原本已經成為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學生的她卻一舉驚人:退學重回本溪市高級中學,為北大中文系夢想復讀。今年,劉丁寧再一次勇奪全省文科狀元。(6月24日《瀋陽晚報》)

  兩年兩奪“狀元”桂冠,這在很多媒體和網友的眼裏,無疑是其實力超群的證明,也是其“狀元本色”的證明,因此對其讚賞有加。但是在筆者看來,“狀元”復讀絕對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不管是對於她個人還是教育資源,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實際上這種“狀元復讀”的現象,並非個案。媒體報道,湖北荊州今年文科高考狀元肖雅欣,在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數之後第一時間發了一條微博,表示“考慮復讀”。儘管後來肖雅欣表示自己當時只知道分數而不知道名次,所以才發了這條微博,但還是讓廣大網友“驚出一身冷汗”。可以想像,如果肖雅欣考了這樣的高分但是名次卻不佳而不能報考自己中意的大學的話,那麼她也很有可能會選擇復讀。

  除了劉丁寧和肖雅欣這兩位“狀元”,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考生在金榜題名之後選擇了復讀,原因也是多種多樣,不一而足。雖然我們至今也不知道劉丁寧當初從香港大學退學的具體原因是什麼,但是誰敢保證她今年升入北大就一定比去年就讀港大更有前途?更別説有些復讀生復讀一年以後的高考成績,反而還不如當年的分數高,這更是對時間成本和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雖然我們無法預測考生未來的前途,但是對於這些本已考取好成績卻仍選擇復讀的考生,他們所面臨的各方面損失,卻是很好計算的。比如經濟和時間成本,復讀一年除了要多花一年的學費、生活費之外,還會比那些進入大學的同齡人晚一年畢業,也就晚一年參加工作,晚一年掙錢;比如機會成本,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千變萬化,但總體的趨勢是畢業越晚,就業形勢就越緊張,工作可能就越難找。當然,以上説的只是考生個人的損失,其實,大量學生考上大學卻選擇復讀,對教育資源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考生高考分數上線,被大學錄取,已經代表著中學教育的成功,也代表著之前國家和社會所付出的各種教育資源産生了效果,有了收穫,現在考生明明可以進入大學卻回到中學復讀,這豈不是又要多耗費一年的教育資源?

  説到底,大學只是給我們的人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和可能,好大學好專業不代表就一定有好的未來。只要肯努力,肯付出,一般的大學和冷門的專業也同樣可以成才。(苑廣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