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邀下屬赴宴 並非矯枉過正

時間:2014-05-28 13:50   來源:長沙晚報

禁邀下屬赴宴 並非矯枉過正

  漫畫/薛宏偉

  河北省石家莊市紀委5月下發《中共石家莊市紀委關於進一步規範黨員幹部婚喪喜慶有關事宜的通知》,嚴禁黨員幹部辦理婚喪事宜過程中邀請同事、部屬等利益相關人員參加。 (5月27日 新華社)

  乍一看,這樣的規定有點不近人情,似乎矯枉過正。因為依據常識,反腐的重點應在約束公權,健全監督機制,而不是一刀切地把公務人員踢出正常人群之列,剝奪其正常人情交往的權利。

  但是,規定針對的是領導幹部,而揆諸現實,如此禁令其實也是從實際出發。因為,身在體制內者可能都有這樣的同感:領導辦宴請你,你敢不去嗎?禮金,你敢少送嗎?儘管時下,上面對宴席已有量化標準,領導囿于規定,能擺的酒桌有限,沒請你,禮金你就不送嗎?所以,針對這種潛在的送禮慣性思維,用點休克療法,其實也是為在轉作風上再獲新戰果而行的非常之舉。

  有一個常識必須注意,那就是規定和禁令總歸是死的,不管規定和禁令如何嚴苛細緻,都無法破解隱蔽的送禮和收禮方法。換句話説,只要敢送與敢收相結合,那麼禁令和規定總歸是約束乏力的。

  想起一個段子,阿呆給領導送紅包,兩人的對話頗有意思。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阿呆:“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阿呆:“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也就是説,只要這樣的送收意思存在,即便是禁令出臺,也可能會出現高明的“下有對策”,比如走禮到人不到的路線。當年名噪一時的“表哥”楊達才,受審時就曾説,其500多萬元來源不明的財産是“下屬或者同學送禮”,就對相關現象可見一斑。

  事實上,在時下中國,送禮在很多情況下,已經脫離了正常的禮尚往來範疇,而異化成了潤滑關係的手段。所以,必須引導健康的禮尚往來以遏制這種風氣,正如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所言,“黨風決定民風,民風影響黨風”,對領導幹部的“苛求”正是讓社會重歸風清氣正的必要之舉。(文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