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黑診所應加入市場思維

時間:2014-05-27 13:12   來源:長沙晚報

  六部門聯合打擊非法行醫數據公佈,全國清理5000余家黑診所。“黑診所”所處的位置大多是聚集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城中村,並處在村內人流量較大的路段,內部一張桌子和沙發的佈局也基本保持一致。(5月26日 《中國青年報》)

  作為非法行醫的載體,很多黑診所兩眼只盯著錢,治病成了其圈錢的生意,因此,打擊黑診所是維護社會治安和生命安全的必需之舉。關於黑診所的新聞,媒體在不斷曝光,相關部門也在不斷打擊,可黑診所還是以“野火燒不盡”的狀態存在,説明其背後存在的市場癥結不容忽視。

  目前打擊非法行醫的主要依據是1994年出臺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根據條例規定,對於第一次非法行醫的,罰3000元以下,第二次被查處,可罰款3000元以上、一萬元以內。而基於權力尋租思維,一些地方的監管部門存在只罰不管的現象。在這種執法環境下,黑診所事實上形成了一個利益鏈條。它們以公開經營的形態存在,説明這個權力尋租市場不容忽視。

  而另一方面,就醫,向左是正規醫院,向右是不正規的黑診所,面對這道“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選擇題,很多人還是選擇了後者。為何?無非是支付能力有限與醫療資源不足共同制約下的無奈之舉。

  從現狀來看,以藥養醫導致看病貴的問題仍未解決,而正規診所也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華中師範大學調研報告顯示,在農村每千人擁有診所不足一個。如此便造成一種現象:看一個小病,可能只需一盒幾塊錢的藥,可是卻要跑很遠路,排一上午的隊。

  解決這樣的醫療市場供求問題當然要加大財政投入。但是財政投入見效需要時間,那麼,能不能考慮讓一些黑診所由“黑”變“白”呢?事實上,時下也存在這樣一類黑診所,他們的“黑”只是沒有經營許可證、執業資格證,並非醫生沒有行醫能力。比如民間老郎中,以及上過衛校的群體。按照國家規定,他們可能因文憑要求而無法參加執業醫師考試,所以沒有行醫資格;可對於一些常見病,他們卻有行醫能力。

  打擊黑診所需要市場思維,對於只罰不管的權力尋租市場必須堅決壓縮,而對於醫療資源的供求缺口,不僅要加大財政投入,還應盡力避免打擊的負面效應,要考慮到短期內醫療市場的剛需。(文 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