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保回饋化解“鄰避思維”

時間:2014-05-14 14:24   來源:光明日報

  化工廠、火葬場、加油站、垃圾處理場,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任何一個人,假如他不避居山林、遺世獨立,都會同上述四者發生這樣、那樣的交集。然而,不同於超市、學校、醫院等場所,化工廠、火葬場、加油站、垃圾處理場的修建在今日中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大有“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勢。

  從民情、安全的角度而言,化工廠、火葬場、加油站、垃圾處理場,令人精神不悅甚至緊張,人人不想其建在自家後院,這應當理解。然而今日之中國,“鄰避運動”(外來詞彙,指居民為了保護自身生活環境免受具有負面效應的公共或工業設施干擾,而發起的反對行為——編者注)以及“鄰避思維”在各地普遍存在,動輒聚集上萬甚至更多民眾,釋放巨大的社會動員力量,卻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環境意識的覺醒,無疑是“鄰避運動”和“鄰避思維”的催化劑。火葬場、化工廠等建設同每個人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難以修在荒無人煙處。現今,中國城市普遍地狹人稠,火葬場、化工廠等建設的擇址,各方都尤為關注。對於這些場所,公眾莫不對其避讓三舍。項目的選址,也成為政府部門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這種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或將環保公示大而化之,或“頂住壓力”將項目落地開工,一部分民眾耳聰目明,借助便捷的網路以政府重大項目環保公示“走過場”,必須“尊重民意”“珍愛生命”為號召迅速凝聚大量的民意資源,將“鄰避運動”由線上擴展到線下。

  “鄰避運動”者不分男女老幼,一致對政府“發聲”。一部分人抱著“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心態,不惜將事情鬧大,甚至伴隨種種過激行為,使得地方事件很快上升為全國關注的公共事件。眾目睽睽之下,地方政府左右為難,往往以項目緩建或另覓他址,以期息事寧人。“鄰避運動”堪為現代中國治理的一大挑戰。對此,筆者以為,環保回饋是化解當下“鄰避運動”的一劑良方。

  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大宣傳引導,讓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地承認火葬場、化工廠等建設為自身生活所必需,深刻認識到每個人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也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另一方面,在最大限度保證安全運營、降低污染總量的同時,由政府或運營單位多管齊下,給予周圍民眾適宜的經濟補貼,額外提供充分的公共服務,給予周圍的孩童相應的教育優待,向周圍社區提供免費的文化、娛樂、醫療設施,讓這些令人精神不悅甚至緊張的場地,不再冷冰冰地矗立一處。通過積極豐厚的環保回饋,令這些必需品同周圍民眾融為一體,建設利益共同體,就能減少阻力,造福社會。(樊良樹)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