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更多富豪能“為窮人投資”

時間:2014-04-29 11:12   來源:長沙晚報

  28日,《人民日報》刊發比爾蓋茨的文章《為窮人投資更有意義》。他在文章中説道:“只有當我們幫助窮人擺脫病困,全世界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窮人投資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我相信,為窮人投資所獲得的回報,和在商業領域取得的成功一樣精彩,甚至更有意義。”

  比爾蓋茨,因為壟斷“世界首富”之位長達13年而廣為人知,告別微軟之後,他和夫人一起創辦了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慈善基金會,現在,正以在慈善事業方面的作為,而越來越贏得人們讚譽。這就是他在文章中所提到的“為窮人投資”。

  慈善的本質,就是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及時提供幫助,是不求回報的。但他在這裡所説的“為窮人投資所獲得的回報,和在商業領域取得的成功一樣精彩,甚至更有意義”一語,卻頗引人深思。

  從經濟角度而言,一個企業家為窮人投資是很難産生經濟效益回報的,為何比爾蓋茨會認為為窮人投資會更有意義呢?筆者以為,他在這裡所指的“回報”包括了兩方面:一是這種投資給窮人所帶來的生活條件甚至命運的改變,比如在醫療保健上,這種投資就可以讓貧窮的人們及時得到救治,于社會進步而言,這種回報不就特別豐厚嗎?而另一種回報,恐怕就是這樣的投資,能給投資者的心靈帶來巨大的愉悅感和幸福感,而這不是單純擁有大量財富所能實現的。不難看出,比爾蓋茨在這裡,其實是在含蓄地告訴人們應有怎樣的財富觀。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在我們的社會中,已有一部分人借助政策的東風,依靠自己的打拼,成為了財富的擁有者。依據福布斯2013年的統計,中國當前個人資産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已超過160人。但于慈善而言,許多人似乎並不那麼熱心,比如比爾蓋茨的“慈善晚宴”,一些中國富豪就拒絕參加。

  對中國富人只當富豪不願做慈善家的現象,不少人分析認為,問題在於我國的慈善制度不完善,運作不透明,加之近幾年來,慈善領域“事故”不斷,嚴重挫傷了富豪的慈善積極性。這樣的分析雖然不無道理,但顯然不能成為富豪拒絕參與慈善的理由。而在筆者看來,一些人只當富豪不願當慈善家,其實與富人們對財富的主觀認識關聯更大。如果抱著“財富是自己好不容易才創造下來的,為啥要捐贈出去”這樣的觀念,那在慈善上,無疑就不會主動而為了。而對於投資,很多富人更是直奔經濟利益而去的。雖然這是富豪處理自己財富的權利,需要尊重,但人們更認為,財富真正的意義在於創造之後,又通過各種途徑回報社會,也就是要讓財富變得有品質,而不是數字意義上的大堆金錢。這也就是世界上許多大富豪樂於捐贈的原因。

  當然,為窮人投資,這首先需要政府在各個方面積極努力,但如果成功的企業家和商界人士能不斷參與進來,關注醫療,關注教育,關注窮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的改變、文明前進的腳步就會更快些。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説過這麼一句話,50歲之前賺錢,50歲之後要投入在慈善和公益事業上。這雖是他就自己的人生所作的計劃與安排,但對於更多的中國富豪而言,怎麼看待手中的財富,怎麼用好手中的財富,希望比爾蓋茨和馬雲能帶給他們一些啟示,讓更多的中國富豪能參與到“為窮人投資”的行列中來。(肖應林)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