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治霾的“二維碼”

時間:2014-04-25 09:58   來源:人民日報

   空氣如同人類的皮膚。皮膚破了,會有“切膚之痛”,施藥縫合是當務之急,如何康復更是門大學問

   優雅的巴黎也開始陷入霧霾之中。空氣污染持續多日之後,法國總理府的決定是,以短期的交通管控政策為城市“輸氧”。

   具體包括:巴黎大區的地區快線、地鐵、公交車、租用自行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將免費供民眾使用;巴黎市及其周邊3個省份實施機動車尾號單雙號限行措施,對違反限行的施以22歐元的小額誡勉;禁止超過3.5噸的載重卡車以及未安裝化油器的輕型車輛上路,等等。當然,政策並不限制電動車、天然氣車等環保型交通工具的使用,也不禁止那些至少搭載了3人的私人車輛出行以鼓勵拼車,而醫療、消防、飲食供應等支撐城市運轉的功能性用車,也不受此限。

   在只有“跑起來才能感受到風”的日子裏,突然不讓“跑上路”了,很多法國民眾感到了不方便。汽車限行最直觀的作用是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但能否對巴黎的霧霾産生緩解作用,還存有爭議。1997年巴黎也曾嘗試過汽車限行,城市空氣檢測機構也以那次的顯著效果作為此次政策的有力依據。大部分巴黎人也接受並遵守了政府的臨時政策。非常日子裏,恐怕誰也不會過分細究那些嘗試保護公眾健康的舉措,而一旦天朗風清,有些問題仍然需要厘清和回答。比如,汽車尾氣對霧霾的“貢獻率”究竟有多大?限行是否會成為巴黎治霾的不二選擇?限行政策的時機是否合適?

   而同樣關心這次巴黎“經驗”的,是那些一樣面臨大氣污染壓力的城市,他們也在捫心自問,“若是我,該怎麼辦?”而答案往往有共性特徵也有個案意義。

   以汽車限行為例,當污染物的排放水準達到一定等級程度時,義大利各城市政府均有權力頒布限行措施,即機動車根據車牌尾號單、雙數按天交替行駛。義大利西北部城市米蘭,更是在2011年實施過全城所有機動車10小時禁行以應對持續12天的霧霾。

   有意思的是,限號限行的“藥方”在義大利行得通,在英國倫敦就不那麼對症了。有數據顯示,倫敦空氣污染物中交通廢氣排放佔40%,但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科裏教授為代表的一種普遍觀點認為,由於倫敦的公共交通發達,私人汽車比重非常輕微,且很多家庭一般都擁有兩輛車或以上,可以輕鬆規避單雙號限制,因此汽車限行的實效性不強。倫敦市長的能源與環境顧問,也將替換老舊的公交車、嚴格執行機動車低排放區政策作為今後努力的方向。不過,鋻於英國對空氣中二氧化氮含量的控制不力,歐盟委員會日前已對其啟動司法程式,英國正面臨鉅額罰單的風險。

   空氣如同人類的皮膚。皮膚破了,會有“切膚之痛”,施藥縫合是當務之急,如何康復更是門大學問。應對人類共同的大氣污染問題,需要總結出禁止和限制的行為內容,明確懲罰手段;也需要對不同“傷口”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更需要對“破皮”後帶來的種種的影響與不便,列出單子,細緻研究,幫助公眾在心理上有所準備,盡力遵循。

   就像二維碼是網際網路的重要接入口一樣,城市治霾也需要尋找治理的有效路徑。如何找到治本之策,又如何在霧霾圍城的當下尋找治霾的“二維碼”,怕是許多城市當下都要認真完成的功課。(黃 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