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鹽實行專營,只是方便了其市場管理,將專營權交給國企,也是出於一種對社會資本不信任的慣性思維。專營制度阻其他社會資本主體進入市場,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原則。
國家發改委日前作出決定,鋻於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已經下放至地方政府,原來用於規範中央部門審批食鹽專營許可證的管理辦法已經無存在必要,因此廢止了發改委在2006年4月頒發的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權已下放至地方政府。
廢止食鹽專營文件,不少人理解這是為食鹽打破專營。但中國鹽業協會卻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食鹽專營向社會資本放開,而只是許可證管理主體的變更。從食鹽專營許可證制度只是由中央部門下放而不是廢止這個事實來看,中鹽協的這個解釋應該是靠譜的。
對食鹽實行專營制度的理由,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國民健康。中國是碘缺乏病高發的一個國家,全世界40%的碘缺乏人群在中國,因此出於保證國民健康的考慮,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人群加入不同含量的碘,以解決我國國民身體元素中碘缺乏的問題。按照傳統的理解,如果放開經營,讓食鹽生産銷售實現市場化,就很可能會造成食鹽品質的下降,一些不負責任的生産商為了減輕成本,極容易偷工減料,從而影響到國民健康。
但是,食鹽的專營制度卻造成了鹽業市場的高度壟斷。目前,我國具備食鹽專營權的主要是中國鹽業總公司和它在各地的分公司,它們壟斷了鹽業生産和批發市場,也壟斷了價格,從而獲取了暴利。有報道稱,通過專營的食用鹽,從生産環節到市場終端,價格提高了近十倍。壟斷對消費者利益的侵害,在食鹽這個並不算大宗商品的市場上也清晰地顯示了出來。
政府對食鹽實行專營,只是方便了其市場管理,將專營權交給國企,也是出於一種對社會資本不信任的慣性思維。在欠缺制度約束的體制中,食鹽專營經銷商憑藉壟斷地位盡可能地抬高産品的市場銷售價格,實現其壟斷利潤,從而損害了市場競爭機制,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專營制度給了國有資本專營權,阻礙了其他社會資本主體進入市場,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原則,它反而成為國企攫取暴利的一種手段。
國家要求食鹽加碘,並希望通過專營制度來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實踐已經證明,國企在這方面並不具備天然的社會責任,反而由於鹽業體制政企不分,專營權和監管權混在一起,食鹽品質不合格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在我國時有發生。因此,與其將食鹽專營的審批權下放給地方政府,不如乾脆取消食鹽的專營制度,引進社會資本,讓市場産生競爭機制,以此來壓低食鹽市場的暴利,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在這同時,政府應當將食鹽加碘標準公開,作為一種技術標準要求進入企業強制執行,並切實加強監管。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李克強總理此前也説過,凡是市場能夠做到的,交給市場。從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著眼,“食鹽專營”已到取消的時候了。(周俊生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