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回潮”更須防止

時間:2014-02-17 14:29   來源:解放日報

  “防止糾治問題反彈回潮”,是習近平同志近日的“振聾發聵”之言。在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的轉折關頭,“防止反彈回潮”不但指明瞭這一活動深入的方向,更挑明瞭反對“四風”的重要規律。

  “反彈回潮”,其實是不少人的擔心。“八項規定”鐵律既出,反對“四風”急風驟雨,黨風政風為之一清。然而人們也普遍擔心,“風頭”過去,會不會故態複萌?“抓一抓緊一緊,一放鬆就反彈”,會不會重演?這種擔心,不是一種杞憂。作風問題,過去不是沒有抓過,結果如何呢?往往“一記重拳”過後,便有“報復性反彈”,變本加厲,變得更為肆無忌憚;往往“一陣風”過去,便有“流行性回潮”,依然故我,而且更為洶湧澎湃。所以人們有擔心,不是沒有來由沒有道理的,這是一種值得注意的歷史經驗。

  “防止反彈回潮”,更有其規律性。“四風”成因複雜、由來久遠,其背後既有封建文化的歷史沉澱,又有體制機制的弊端依託,既有官場流行的明規則潛規則,又有官員個人的價值素質。這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絕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不要以為“一舉”就可以“定局”。你看,就是在“風頭”之上,不是還有浪費行為穿上“馬甲”,奢靡場所潛伏地下,胡吃海喝轉戰暗處,甚至不正之風已在“試探回流”了麼?不等“風頭”過去,他們就要“反彈”了,可見多麼“頑強地要表現自己”,連暫伏一時,都忍耐不住啊!你再聽,反對“四風”僅僅一年,不是就有人驚呼“官不聊生”,危言“隊伍要穩不住了”,甚至大叫“內需”要拉不動啦、“經濟”要滑坡啦等等?什麼“網開一面”呀,“調整力度”呀,“適時收手”呀,已經在我們耳邊響起。可見“反彈回潮”,有著它所謂的規律性,絕不是危言聳聽。

  反對“四風”,如同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如同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此戰絕非一朝一夕,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重拳決不能減力,更不能輕言收兵。而從“防止反彈回潮”計,更重要的是靠制度。我們過去也不是沒有制度,問題在於,一是制度不夠“緊”,制定制度時,或“留有餘地”,或“大而化之”,或只講“原則上”、“基本上”,或“彈性十足”,所以出現“牛欄關貓”的現象,不足以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二是制度不夠“鐵”,對於違反制度的人和事,往往“放一馬”,所謂“人性化”,紀律不能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制度成了嚇不死人的“紙老虎”。毛病出在哪?就出在某些領導幹部、“一把手”身上,既有“好人主義”盛行,“一團和氣”為上,誰也不擔當,誰也不唱紅臉,結果拿制度當“人情”,甚至博取“開明紳士”的“美譽”和“官聲”的問題,當然也有帶頭搞特權、搞“例外”,率先破壞制度的,結果形成“破窗效應”,大家不把制度當回事的風氣。無數事實證明,只有著眼于制度,才是真正的“久久為功”,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反彈回潮”。

  我們講的制度建設,不只是講制度的修復和整合,更是講制度要創新——制度建設的實質是改革,只有堅持改革的思維,才能使制度與時俱進,只有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才能對“四風”釜底抽薪,才能使任何一種“反彈回潮”失去依託和基礎。這一年反對“四風”之所以卓有成效,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改革為背景,與改革同步並行。比如對於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如果沒有行政制度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為實質,那麼“衙門作風”也好,“公章遊戲”也罷,尤其是“權力尋租”的腐敗,就仍有土壤,仍有基礎,其“反彈回潮”就很難防止。很明顯,制度建設的本質,是“將權力關進籠子”,頭痛醫頭不行,單兵突進不行,僅僅治表更不行,還是要厲行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剷除“四風”的成因,尤其是瓦解它“生生不息”的土壤,這才是真正的“制度建設”。

  “防止反彈回潮”,還有一條,就是監督不能弱化,不能放鬆。這一年的反對“四風”,固然有“自律性收斂”因素,但主要是靠內外監督,其中最主要、最出新的是社會的民主監督。“四風”最怕什麼?無非是怕曝光,公眾的全民監督、群眾的實名舉報、網路迅速廣泛的傳播、媒體的如實報道,形成了空前的高壓,使得“四風”心驚肉跳、無處遁身,日子很不好過,所以“頂不住”了,不能“頂風而上”啦。從總體上説,這種“讓人民來監督政府”、“人人起來負責”的民主監督,作為我們找到的“一條新路”,同我們黨主動“清理門戶”是上下契合、方向一致的,也是我們整治“四風”,並且防止它“反彈回潮”的正能量。因此,在反對“四風”一年後,民主的監督仍然不能停歇、不能麻木、不能倦怠。只有上下一心、內外聯手,才能真正防止“反彈回潮”,風清氣正才能持久下去!(淩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