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年輕人讓座的本位心態

時間:2014-01-20 14:29   來源:半月談網

  如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如果遇到老年乘客,就不免遭遇尷尬乃至道德風險。

  前兩天,在武漢的地鐵上發生了這樣一幕:一個60多歲的老漢,一上車就拍醒一個熟睡中的女孩,大聲説:“快起來,我要坐。”女孩一頭霧水:“你幹嗎?”老漢又嚷:“起來,我要坐。”女孩生氣了:“你要座位不能好好説話嗎?”老漢也激動了:“你爹媽沒教你尊老愛幼嗎?沒教養!”

  這種事自然不止在武漢有,在別的地方也有;不止在地鐵上有,在地面公交車上也有。年輕人沒能在熟睡中給老年人主動讓座固然要被罵為“沒教養”,就是主動讓座但行動不迅捷也要遭老年人訓斥。如果説給老年人讓座是一種美德,那麼沒讓座或沒及時讓座,就是素質低下、道德不堪嗎?坐個車、讓個座也關乎道德,也要接受居高臨下的道德審判。

  “快起來,我要坐。”這話雖出自老年人之口,也使人覺得蠻橫無理。憑什麼用命令的口氣要別人給自己讓座呢?無非是憑年紀。年紀一大,仿佛就自然而然地躋身被尊之列了,又仿佛一切比自己年紀小的人都要無條件地向自己致敬。尊老總不能説錯,但如果越年高就越應受到尊重,那麼大家都不必比品行、比貢獻,只要比誰活得長就可以了。這當然是昏話,連孔子都説:“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歷史上的賈誼、王勃都天不假年,他們得到的尊重絕不少於比他們活得更久的人。

  以為年紀大就有勒令別人讓座的權力,大約是把尊老絕對化了。一個人老了,只表示他“去日苦多”,如何能因此證明他就比年輕人更有道德優勢,或者他就有了道德制高點呢?倚少賣少固然不好,倚老賣老就對嗎?孔子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向來被視為維護封建等級而受到批判,但孔子也許只是在説,做君、父的要像君、父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樣子。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説,做長輩的要像長輩的樣子,做晚輩的要像晚輩的樣子?不像樣子的長輩,又有什麼理由指責不像樣子的晚輩呢?年輕人沒讓座或不讓座,或許和“教養”有關,老年人強迫年輕人讓座就不只是“教養”問題。若有替他人父母代行教育之責的熱情,又豈能不懂善可勸而不可強的常識?

  在數以億計的老年人中,被人們譏為“為老不尊”的畢竟是少數。很多老年人非常體諒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不易,即使外出,也主動錯開上下班高峰,遇有年輕人讓座還加以婉拒。在另一面,主動為老弱病殘孕讓座的年輕人也絕非少數。我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專家預計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這樣一個群體日益龐大的社會主體,其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必將對社會的發展和走向産生重要影響。讓座事小,可以喻大。在這個意義上,梁啟超著于1900年的《少年中國説》,不僅年輕人要讀,老年人尤有重溫的必要。(滕朝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