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要實現減負與公平

時間:2014-01-17 12:16   來源:京華時報

  從剛剛舉行的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傳出消息,教育部即將出臺有關高考改革的“總體方案”以及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並且要求各省結合本地實際,在今年上半年出臺具體“實施方案”。

  實行了幾十年的高考體制不再是小修小補,而要完成一次徹底變革了!

  高招統考只考語、數、外;外語變成一年多考;推行高中學業水準考試以及包括志願服務在內的綜合素質評價,使之成為學生評優升學的重要憑據……教育部負責人和專家們的“劇透”還不夠豐富,眼下能夠獲得的具體資訊大體只有這些。僅這些片斷,也足以看出今後大學招生或者中學升學,在路徑上與以往大大不同。

  高考只考語數外,意味著那些關注學生理化生史地等專業能力和興趣的大學,要麼必須參考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相關科目的成績,要麼就要通過申請、面試等組合方式找出適合生源。如果不這樣,單單減少考試科目,並不能實現我們期待的“減負”、減少應試訓練的目的——要在較少的幾門科目里拉開人才區分度,必然意味著要在試卷中裝入更多、更深、更細的知識點。

  “1+5”之後,影響一個學生升學去向、大學錄取結果的因素更多,各省市、各高校的招生部門也有了更大自主權或操作空間。教育部既給出了各省實施方案出臺的限期,同時也強調,“有意願、有條件”的省份先嘗試。這樣的説法,顯然是在擔心,那些倉促推進者,會一招不慎而影響了全盤的輸贏。但總體方案既定,哪一個省市恐怕都會不甘落後,高考改革啟動與實施的腳步將會很快,而且任何一個省市、一所大學的改革方案,恐怕也都會“牽一髮動全身”。

  社會呼籲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理由在於多元選拔人才,促進教育公平。但這一輪高考改革要成功,最大的未知因素,恐怕也在於能否做到公平公正。當外語變成一年多考,不能像統一高考一般“壁壘森嚴”時,會不會像四級考試一樣時常發生“泄漏事故”;當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具有了升學甄選的附加功能,考試分數是否會被那些將升學率視為“政績”者摻水;綜合素質評價之類非標準化指標,如何保證公平公正?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新問題。(姜泓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