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夫妻月合法收入達8000元的中部地區公務員,在媒體“吐槽”説,如今管得嚴了,隱性收入沒了,禮品也沒了,他感嘆“公務員不好當了”,並泄氣地表示“考慮離職”。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細節,迅速被眼尖的網友從資訊海洋中挖掘出來,加以凸顯並調侃。“不懷好意”的網友們無情地將其姿態定性為面對中央禁令的“撒嬌”。
當下,幾個時間節點的交錯,使得公務員的境況,正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
一個是元旦剛過,春節將至。往年這個時候,一些地方政府、下級部門或基層幹部正沉浸在成功邀請到上級領導吃一頓飯的緊張和喜悅中。但今年則冷清得多。原因很簡單,中央禁令的執行,那是相當嚴厲。
第二個時間節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向更廣範圍延伸。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反思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熱潮,必然會讓以往並不那麼正大光明的收入來源縮水。
第三個時間節點,當下公務員的養老改革正在熱烈討論中,人們在關注如何改變公務員不參保卻領取遠超社會平均水準退休金的現狀。這顯然又是一個令公務員有些頭痛的話題。
吃喝送禮風遭到狠剎,民眾拍手稱快。規範公務員收入,特別是開啟公務員養老改革,民眾熱切期待。但民眾期待背後,也有不一樣的聲音。比如,上述對公務員日子不好過的抱怨,並非個案。再比如,對於養老改革,改革新政的影子都沒見,就有媒體迫不及待地指出發達國家公務員養老待遇高於普通人,也不斷有人拋出“公務員學歷高、教育成本大豈能和藍領工人一個待遇”的論調。
這就引出一個話題:公務員究竟應該過怎樣的日子?我們又如何看待公務員面臨的收入、待遇縮水?
其實,如果既不站在極端民粹的立場,也不站在固化既得利益藩籬的立場,這本是個不難回答的問題。公務員也要養家。而且其收入一定程度高於普通民眾,有利於隊伍穩定、保持工作獨立性。問題是,當收入的合理回歸才剛剛開始,人們就不斷接到來自公務員群體的抱怨聲,這也就難怪民眾對其“矯情”的批評。
須知,即便除去灰色收入,當下公務員也遠沒到需要向藍領工人叫苦的境地。公務員不僅有穩定優越的工作環境,有絕不低於城市平均水準的賬面工資,還有優厚的醫保、養老、公積金待遇,各地更普遍存在針對公務員的限價房——這可是一筆相當肥厚的福利。即便是養老面臨改革,也從沒有任何肯講道理的人揚言要讓公務員養老跟藍領工人拉平。公務員養老待遇“高”一點民眾不是不能接受,但他們更願意接受一個陽光下的、經由民意充分討論和法治嚴密規範、合理範圍內的“高”。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更進一步,對取消灰色收入是抵制還是歡迎,將很能見證一個政治生態的文明程度。那些灰色收入,那些過年過節的土特産,那些公帑基礎上的觥籌交錯和奢侈,本就不該。如果説沒了這些,就覺得日子不好過了,那只能説以前日子太好過。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這不僅是現任黨的總書記的諄諄告誡,又何嘗不是風險和受益平衡之下的最普通經濟學常識?而養老改革,雖然難免會遭遇利益調和,但如果完全站在自己立場,共識自然無法達成。
再説一句,這是個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考公務員的年代。顯然,這並不合理。假如説,今天公務員境況的改變,能扭轉年輕人對公務員既清閒又有油水還能享盡各種潛規則的刻板印象,那未嘗不是好事。須知,企業和社會,那裏才是真正為中國夢實幹的地方。(王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