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産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新版細則從原輔料把關、産品配方管理、嬰幼兒配方乳粉分段、生産工藝、過程式控制制等九方面內容進行了重新規定,相比以往,要求更高、措施更細、標準更嚴,成為目前食品生産企業中最嚴格的許可標準。
祭出“最嚴”利劍,是近期食品安全領域的政策導向。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被提到考驗執政能力的高度。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督、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力度空前。在此背景下,奶粉業新版細則的出臺,正是貫徹“最嚴”思路,劍指奶粉安全這塊集焦點和難點于一身的硬骨頭。
儘管已經過去了5年多,但三聚氰胺事件的後遺症依然沒有完全消除。在那次危機衝擊下,國産奶粉一片愁雲慘霧,紛紛陷入信任“冰點”,成為食品行業的痛中之痛。直到今天,還有不少國內消費者跑到香港和歐美國家去搶購奶粉。從百姓健康到企業公信再到品牌信譽,食品安全確實“傷不起”,其修復代價之高,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正如農村工作會議指出的,食品安全是“産”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抓住了企業和監管這兩大關鍵,就抓住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要害。
從這個角度看,新版細則力圖以最嚴標準倒逼企業生産的全流程優化升級。從把良好生産規範(GMP)作為硬杠杠,到對嬰幼兒配方乳粉進行分段管理,細化各種工藝流程要求;從要求主要原料為生牛乳的企業,應有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到嚴格生産環境要求、實行企業品質安全授權人制度和品質安全追溯,這一系列新規嚴規,鋻於以往教訓和社會呼聲,對生産管理過程實現了全覆蓋,確保用最好的原料、最嚴的管理,生産出安全優質的嬰幼兒奶粉。
除此之外,提高準入門檻、嚴格許可條件,以整個行業標準的提升加快“驅逐劣幣”,使真正有資質、有能力的企業進入市場,這恐怕是治理思路上的一大創新。這既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迅速而大幅提升奶粉企業食品安全生産水準的現實需要。當然,只管住企業還不夠,監管方面也需要最嚴格、全覆蓋的制度設計,生産和監管的透明度更需進一步提高。有過得硬的品質、有動真格的監管、有看得見的變化,消費者的信心就會逐漸提振起來,國産奶粉也將以誠信和努力贏得市場的肯定。(陸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