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永久”變“飛鴿”

時間:2013-12-11 14:42   來源:浙江日報

  老百姓的語言就是生動豐富。“永久”變了“飛鴿”,這是農村群眾借兩種自行車的品牌,對一些幹部“走讀”現象的一種比喻。它的背後,是群眾的一種不悅。近年來,隨著交通變得便利,一些幹部也當起了“走讀官”。他們有時白天下來一下,晚上則歸心似箭。“走讀”的幹部,在農村的時間少了,與農民打交道少了,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的機會少了。這種“飛鴿”幹部,到此一遊的特殊遊客,往往和人民群眾想不到一塊去。

  深入群眾,關鍵是“心入”,為群眾辦實事。這就要求幹部首先要沉下心來,靜下神來,與群眾打成一片,抱成一團。這樣的幹部遇到群眾,自然聊得開心也貼心。而有些幹部,本來就不熟悉群眾,也沒有為群眾辦實事的意識,坐在農家的板凳上,想著的是自家的安樂窩,人很近而心很遠,所謂的“深入群眾”不過是一種形式,只是為了應對上級的要求,自然就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身與群眾隔著“山”,心與群眾隔著“墻”,與群眾拉開了距離。一有距離,就會官氣擋道,地氣不通,底氣不足,靈氣不夠,就會行事不公,辦事糊塗,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幹部一不留神侮蔑群眾的雷語就冒出來,蔑視群眾的不良行為就做出來。

  為何有些幹部心很野?其根本原因在於,不深入群眾不會影響到烏紗帽。如果多和群眾在一起,自己娛樂休閒的時間就少了,這對他們來説,是難以接受的。以功利的眼光來看,深入群眾有什麼用?雖然口碑會好一些,但恐怕很難陞官發財。在計算利益得失之後,他們自然不會在群眾身上下功夫。説到底這樣的幹部沒有想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深入群眾”只是一句空話罷了。

  幹部住下來,還須沉下去,這是幹部作風的一個轉變。住下來,像藕一樣紮根于泥土;沉下去,就要心裏裝著民生,帶著感情,心不離群眾。百姓最淳樸,也最重感情。農民沒有8小時工作制,農村工作也就不能完全機關化。夜住鄉鎮訪農家,就很適合農民的生産生活方式,很對農民兄弟的脾胃,因此也就常常能聽到真心話,收到實效果。“入深海者見蛟龍,涉淺灘者得魚蝦”,只有身入心入沉下去,幹部才有真作為。(朱國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