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防科技大學,強調牢牢扭住科技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在湘西農村,提出讓農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識技能、勉勵企業加強研發……重溫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湖南考察的足跡,對“創新驅動”的重視與倡導,令人印象深刻。
這確乎是當今時代越來越強勁的發展脈搏。身處今天的中國,科技創新的力量如水銀瀉地,深深融入了我們這片曾背負著“李約瑟之問”的土地,引發無窮懷想。當湖南山區農民把良種果樹、改良作物深植紅壤之中,技術之手如何托舉起脫貧致富的夢想?當北京中關村的程式員們在燈火通明的寫字樓裏奮力攻關,編程世界會有哪些新奇的改變?當智慧手機旋風般佔據了億萬人的手掌,“觸屏時代”又將呈現怎樣的精彩?
“事之難易,不在大小,務在知時。”技術進步的巨大推動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更重塑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9萬億元,同比增長45.3%。一個淘寶網,員工只有2.5萬人,但其網購平臺卻支撐起幾百萬家網店的經營,創造了單日銷售額近200億元的商業奇跡。資訊技術大潮激蕩出來的“消費時點”,詮釋著大數據時代“無數而不生”、“無網而不勝”的發展新規律。仿佛只是在指尖觸動的瞬間,新經濟之門在創新之軸的帶動下,迅速向我們開啟,展現出煥然一新的發展前景。
“第三次工業革命在敲門”。用3D列印機把汽車“列印”出來,把每幢建築變成綠色能源的“發電機”,在“雲平臺”上集合頂尖科學家破解科研難題……學者不無詩意的暢想,勾勒出一個新時代呼之欲出的影像。如果説資訊消費的異軍突起,讓我們初步見識了大數據、雲服務平臺和移動網際網路等時代新利器的巨大威力,那麼正處於轉方式、調結構的爬坡邁坎階段的中國,無疑面臨著更為複雜的現實情境。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急迫鼓點已經動地而來。發展的定義正在改寫,發展的路徑亟須變革。憑藉技術、産品和品牌等方面創新的追趕效應,中國企業才能攀上産業鏈上更為有利的位置,“中國製造”才能告別“賣白菜價、賺辛苦錢”的窘境,在“微笑曲線”之上綻放笑容;釋放新能源技術和迴圈經濟的生態效應,我們才能走出資源環境日益捉襟見肘的困境,讓頭頂的霧霾漸漸散去;放大網路技術和數字製造的長尾效應,我們才能創造新的巨大需求和市場,為中國經濟噴薄出更強大的內需動力。這一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
有人説,19世紀,愛迪生的電燈泡點亮了美國的未來。在人類現代化歷程中,科技創新是一個決定性的變數,多少“老大帝國”在因循守舊中被遠遠甩在後面,又有多少新興國家抓住了“創新窗口”實現了彎道超車。今天,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更是大勢所趨。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山雨欲來的節點上,美國人正力圖“擁抱下一次製造業革命”,德國人雄心勃勃地奔向“工業4.0”目標,歐盟也在努力實施“2020計劃”。在這場新的競逐中,有過四大發明的中華民族,能否通過創新塑造自己的命運?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不管是從歷史的教訓還是從現實的憂患,這一次,中國非但不能缺席,更須迎頭趕上。
“就感覺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適合坐這樣的車。”1978年,鄧小平乘坐日本新幹線後有這樣的感受。35年來,改革開放的進程、科技創新的浪潮,催生出震撼世界的中國速度,把一個東方古國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高度。技術進步永無止境,中國的發展不進則退,牢牢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會窗口”,激揚起改革創新的磅薄力量,我們就能贏得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詹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