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群溝通唱不得“空城計”

時間:2013-09-26 13:50   來源:人民日報

  跟群眾進行務實、有效的溝通,説得上、談得攏、拉得近,是每一位黨員幹部應有的必備素養,也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題中之義。

  我們黨歷來重視同群眾溝通交流,許多好傳統好做法至今仍有強大生命力。在經濟持續發展、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政務微博、領導信箱、市長熱線、親情電話、陽光問政、熱點社區等新平臺新方式應運而生,為溝通交流創造了新條件,拓展了新空間。但同時,也有人藉口“資訊爆炸”,掌握資訊手段增多,而把一些過去好的作風貶為“手工業方式”,依靠“坐著汽車轉,隔著玻璃看,聽電話報告,查電腦資料”來掌握群眾情況。這種心理,無異於狗熊掰苞米,雖然得了新的,卻丟了已經到手的。

  朱德同志曾説過,只要比一般群眾高過一個指頭就行,不要高得太多,跑得太遠。這番話談的是方法,其實更是領導作風。個別地方和幹部對幹群溝通不重視、不落實、不深入,認為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以至於群眾言路堵塞,幹群感情淡薄、關係疏遠。究其根本,源於部分同志“四風”未除,忘了為民真本色,丟了黨的好傳統。對於這樣的幹部,群眾當然敬而遠之。長此以往,幹群離心離德,必然危及共同事業,損害黨的威信。正因此,必須建立並不斷維護常態化的幹群溝通渠道,收集群眾意見、匯聚群眾智慧、激發群眾力量。

  群眾最喜歡怎樣溝通?即使是借用新媒體、新技術創造的新型溝通手段,仍然離不開好的態度和作風。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問題的溝通態度深受歡迎,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事情當家事、常回家看看的溝通意識廣受讚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的溝通方式最得民心。群眾意見是風向標。堅決改正群眾反感的,始終堅持群眾歡迎的,以誠為先消除隔閡、以信為基交心談心、以實為要拉近距離,方能使幹群溝通更富實效、交流更加親和,在幹群之間架起一座座連心橋。

  植根大地,萬木蔥蘢;紮根群眾,眾志成城。常態化的幹群溝通是贏得民心、贏得支援、贏得未來的基礎性工程。因此,圍繞民意表達,構建雙向多維的溝通網路,勢在必行。黨員幹部把群眾請進來聽心聲,請群眾坐下來談心事,也應主動走出去曬陽光,沉下去接地氣,更要延伸黨委政府的工作觸角,多層次、廣角度、全方位收集社情民意。在此基礎上,圍繞民眾訴求,多搭建互動互通的溝通管道。

  曾有人提出,管理現代企業,不必下車間、班組聯繫工人群眾,只要在辦公室管住幾個工頭就行。這種思想不僅是群眾工作的大敵,也是導致領導者被蒙上雙眼,註定碰壁的隱患。科學發展決策哪來,黨的正確主張何處去?都離不開幹群之間的常態溝通和深度交流。應圍繞民生改善,完善全覆蓋的溝通體系。必須時刻葆有對群眾權利的尊重與敬畏,構建不留死角、不留盲點,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溝通體系。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幹群溝通交流不是搞突擊,不能搞運動,要靠黨性自覺和責任擔當。和則通、通則順、順則達,同群眾溝通,務必用真心、付真情、使真勁,唱不得“空城計”、演不得“樣板戲”、來不得“淩波微步”。群眾看得見交流的誠意,我們就能摸得著發展的變化。(李 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