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戰“天兔”中感受社會進步

時間:2013-09-23 14:00   來源:廣州日報

  應對天災的教訓和經驗,讓我們在新一輪迎戰天災的戰役中佈局更嚴密、手段更高明。

  剛剛送走“廣寒玉兔”,又迎來“海上天兔”。前天深夜的一條關於全市小學、幼兒園緊急停課的通知短信,讓很多廣州市民方才猛然意識到:這次的颱風可能真的不可輕視。其實,在過去的幾天裏,廣東沿海以及“腹地”各地區早已行動起來,對這只“兇猛的兔子”嚴陣以待。

  由於颱風本身的兩面性(一方面以大規模的迴圈運動為內陸帶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另一方面又以暴烈的方式破壞人類文明),人類對颱風可謂又愛又恨。而千百年來與颱風鬥智鬥勇,廣東人在應對颱風上也有著坦然的心態和豐富的經驗。值得慶倖的是,近些年國內外的每一次天災,在為我們帶來心靈乃至切身傷痛的同時,也讓我們在災難面前變得更加成熟,讓我們在痛定思痛中亡羊補牢。正如恩格斯所説,“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巨大進步為補償”,應對天災的教訓和經驗,讓我們在新一輪迎戰天災的戰役中佈局更嚴密、手段更高明。

  鳥瞰這樣一個軌跡,不難看出對生命的進一步尊崇與敬畏。此次全省超過10市發佈停課通知,動作之大,固然與此次“防風形勢極其嚴峻”的態勢有關,但無疑也更為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政府情懷。以廣州為例,此次中小學、幼兒園和託兒所停課兩天,是近四年來首次全市停課。沿著時間之軸向前回溯,早在1999年9月17日,廣州便因強熱帶風暴“約克”正面吹襲珠江口而通知全市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一天,由此創下20年來首次;2003年7月24日,廣州又因七號颱風“伊布都”來襲通知全市幼兒園停課一天。可以看出,基於豐富的防颱風經驗,提前預警、適時停課、優先保障弱小者生命安全,在廣東已經形成一種共識、體現為一種機制化的應急路徑。

  回顧這樣一個軌跡,更容易感受到資訊化革命對現代社會的有力支撐。此次“天兔”來襲前夕,除了“深夜停課通知”,多數公眾早已接到省市應急辦、氣象局的短信提醒,以及供電局發送的“可能出現電力故障”的預警短信,而在新聞網站上則可直觀看到颱風運動的實時軌跡和各階段的強度,為公眾做好防範措施提供了便利,也體現出科技的強大魅力與功效。理想狀態下的“智慧城市”,就應是科技與人水乳交融、資訊傳遞無縫連結且“精確制導”的。極端天氣的多平臺預警,應該推而廣之,成為一種範例和常態。比如,某些收費的公共服務項目(如汽車年票),眾多用戶持續“吐槽”沒有收到過任何形式的欠費提醒,從而導致大量滯納金。在資訊化時代,此種工作手段的滯後與惰性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難免遭受詬病,值得反思。

  儘管昨晚抵穗的“天兔”,至截稿時,強度暫時低於預想,但把風險預設得充分一些,把困難估計得嚴重一些,有百利而無一害。2005年在美國新奧爾良造成超千人死亡的颶風“卡特裏娜”,之所以破壞力震驚世界,除其強度外,更關鍵還在於此前當地政府始終心存僥倖,防備工作不足,以至於當颶風最終肆虐時毫無招架之力了。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此次抗擊“天兔”,顯示出比以往更成熟的應急能力和聯動響應機制,也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比如,一些市民的防範意識還不夠,明明收到停課短信,仍然抱有僥倖心態,試圖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沿海一些居民甚至“頂風”去海邊“逐浪”,險象環生。又如,預警信號的覆蓋面有待精益求精,預警的知曉途徑也有待進一步多樣化,這一點上不妨參考香港經驗。再如,應急的配套方案不妨再細化。幼兒園緊急停課之後,企業尤其是私企、外企員工如何解決幼兒託管問題?能否規定緊急狀態下可“攜娃”上班或實行更靈活的人性化調休?這些細節問題有待未來逐步完善。(徐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