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民休閒品質須從制度入手

時間:2013-05-22 15:35   來源:光明網

5月19日,國家旅遊局首次發佈《中國國民休閒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國民工作日空閒時間僅3小時,佔全天的13.15%,遠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8個國家23.9%的平均值。在帶薪休假方面,中國大陸在參與調查的3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最低。

工作日空閒時間少,意味著很多國民將時間投入到工作以及與工作相關的活動中了。這樣的調查結果不免讓人感慨。曾經,很多先進工作者的重要佐證,就是習慣加班以及多得數不過來的獎狀。而現在,休閒儼然成了一個社會重要的參照係,對比其他國家“找差距”了,這樣的變化足夠讓人心動。

也是,工作不再是唯一的內容,奔跑不再是唯一的姿勢,可以稍稍鬆口氣,閒看山川風物,靜觀雲起雲舒,體會一下生活中“停下來”的樂趣。凡此種種,其實是一種常態回歸。多少年忙東忙西,不就是為了這“偷得浮生半日閒”嗎?

從身邊人的情形看,慢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成為常態化的選擇。可以説,我們已經逐步在向“人”的內在需要邁步,習慣了回到自我、回到自在的生活。當然,這樣講,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忽略現實生活中久已存在的桎梏。

制度是制約國民休閒的主導因素。這些年,國民對於帶薪休假已經不再陌生,不過,熟悉這樣的提法是一回事,能不能享受到則是另一回事。如果單位、企業依然以剛性的制度強調效率,強調個體的奉獻,那麼,即便明文規定了帶薪休假,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的權利。事實上,為什麼僅7.7%的人因帶薪年休假不符合相關規定,和單位有過交涉?那是因為,在稀有的工作機會與“奢侈”的帶薪休假之間,不存在什麼選擇和猶豫。

今年,699萬大學畢業生將進入就業市場,在這樣的人力資源壓力下,每一個個體想必都會依據這一現實而謹慎調整自己的行為邊界。而那些素來不把帶薪休假、年休假等當回事的單位,很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強硬。

此外,還有一些外在的因素,使得國民休閒直接變成了枯坐休息——比如,城市裏日益增長的交通成本。儘管中國高速公路和高鐵的增速全球第一,可是,我們的腳步卻很難離開城市,擁堵幾乎成了城市裏每一個人的夢魘。可為佐證的是,調查顯示,中國國民用於工作的9.249小時中,用於交通的時間超過1小時。提高國民休閒品質,必須首先改變“我不是在崗位上,就是堵在去崗位的路上”的現狀。(胡印斌)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