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精”曖昧話題背後的公共難題

時間:2012-09-18 14:4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則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疑似捐精死的新聞令人莫名詫異,接著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親自體驗捐精過程,為公眾揭開了捐精的神秘面紗。近日,“捐精”這個話題,引發眾多網友關注。網路上又出現大量“自助捐精”群,捐精者自稱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使求精者受孕。然而眾多捐精者的另一個見面語是,捐精免費。行內人士稱,捐精者更多是想“免費找刺激”。(9月17日《新京報》) 

  所謂自助捐精,就是捐精者直接和求精女性發生性行為,使後者受孕。這樣的場景極具情色色彩,昏暗的燈光下,背負傳宗接代使命的女性在不合法、不規範的情況下,完成自己的使命。女性除了遭受的屈辱外,承受的更多是惶恐與悲愴,同時也讓公共倫理道德節操掉了一地。 

  這顯然不是一個香艷的話題,細細分析起來,筆者不由得同情這些怨女癡男。他們為何選擇這條隱秘的戰線?或許是為了免於被公公婆婆指指戳戳,或者是囊中羞澀,難以承擔大型醫院的無盡等待與高昂費用;或許,他們本可以選擇領養義子,終究還是跨不過“孩子是自己的好”這一傳統的社會倫理門檻。 

  自由選擇是人的天然權利,筆者無意將自助捐精中的可能存在的泛情色問題放大,但有必要期望制度之善、政策之憫能夠體量不孕不育家庭的辛酸與無奈,為這些父母減緩無盡的等待、高昂的費用,規避背後可能存在的法律問題。這些是必須提上議事日程的議題,不孕不育家庭面對的困境顯然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 

  然而,與261個私自捐精QQ群相比,放眼全國只有區區15個正規精子捐贈點,捐贈點的缺少無疑使這個社會問題火上澆油。如此,即便願意選擇正規醫院的父母也只能選擇“地下戰線”。同時,《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其四章“處罰”項目主要針對的是非醫療機構,且更加關注于精子品質和性別選擇違規問題,對於這種私自進行的捐精行為則顯得鞭長莫及了。 

  最後,“捐精方自願放棄作為父親對該孩子的所有權利和義務,求精方的丈夫為該孩子的唯一法定父親,自願承擔父親對該孩子的所有權利和義務。”類似的協議貌似遵從了契約精神,但實際上,這種私自訂立協議看上去走的是法律路線,其實完全與法律背道而馳。或許有一天,民間合同的一方的自我寬慰終究會在一系列衍生的法律道德問題面前“花容失色”。 

  不孕不育是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然而,傳統的偏見視其為污點,消除某些社會認知的傳統偏見,還不育不孕家庭一個尊嚴,讓他們能夠走出陰霾,走向陽光,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錢兆成)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