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退房令” 不能束之高閣

時間:2012-08-13 16:57   來源:千龍網

  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的經濟衰退,使持續已有兩年多的房地産市場調控再度面臨嚴峻考驗。中央政府確定了“穩增長”的目標,但是以什麼為抓手來達成這個目標,卻頗費躊躇。一些地方政府對放鬆調控産生了迫切希望,高壓已久的房地産市場對此反應靈敏,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表明,5、6兩月不少城市的商品房價格出現止跌甚至微漲。

  房價跌不下去,説明調控目標仍未實現。本輪調控開始以來,銀行基本切斷了對開發商的資金供應,資本市場對房企的融資功能也被全面遏制,一些地方上的小型房企已經承受不住資金鏈的斷裂宣告破産。如果這種情況蔓延開來,就意味著房價的全面大幅度下跌,調控目標庶可完成。但令人沮喪的是,房地産市場上的資金似乎一直很充沛,更多的大型房企根本不懼調控的壓力。

  是什麼樣的企業,能夠與調控長期抗衡而巋然不動?在今天的中國經濟版圖上,除了大型國企,實在找不出其他的對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兩年前國資委下達的“78家非房地産主業央企退房令”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國資委的這個規定,在當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至少,在以後全國各地的土地拍賣市場上,央企的身影已經很少見到。

  但是,兩年時間過去了,當我們重新翻檢國資委的這項“退房令”的時候,卻發現它的執行效果不太理想。一位央企高管透露,迄今為止,至少還有超過六成的非房地産主業央企沒有退出房地産市場。這位高管的這個判斷,有北京産權交易所的統計數據為證。北交所近期發佈的交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産業務共成交34宗,其中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等11家非房地産主業央企,通過北交所轉讓13宗房地産項目,成交額為7.37億元。對比一季度數據,二季度央企退出房地産業務環比僅增長不到10%。

  央企這些零碎的房地産項目交易,與其説是在執行國資委的“退房令”,倒不如説是按部就班的産權交易。有好事的媒體記者就此採訪國資委新聞處,得到的回答是“沒有具體的時間表”。看來,國資委雖然沒有否定兩年前出臺的“退房令”,但這個當時深得民眾擁護的決策基本已經束之高閣。

  至此,兩年來的房地産市場調控為什麼收效不大,也就有了一個基本的答案。雖然我們不能把房價高企的責任全部歸咎於央企,但是多年以來,央企憑藉著其雄厚的資本,在中國各大城市的房地産市場上呼風喚雨,卻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多年前,國家確定了將央企做大做強的目標,在投資、信貸、上市融資等多方面給予其政策傾斜,使其很快就發展成為在國內社會經濟運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房地産市場上,央企與地方政府有太多的“共同語言”,無論在拿地還是拆遷上都能得到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央企憑藉著在房地産市場的投資迅速壯大,但也對推高房價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一個過程中,央企收穫了經濟效益,但是卻丟失了它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央企是不同於一般企業的經濟體,它需要承擔其他類型企業所不能承擔的社會責任。央企在以前的房地産市場上只顧到了賺錢,現在要求其中的非房地産主業央企退出房地産市場,其實是要求它體現必須體現的社會責任。因此,對於央企的“退房令”,不應該完全適用市場化的規則,比如允許它尋找一個賣出好價錢的合適時機,這樣只會造成退房的遙遙無期,使“退房令”成為一紙空文。

  其實,房地産市場調控目前遭遇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既有的政策沒有執行到位的原因,央企“退房令”被束之高閣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國資委有必要重申“退房令”,並且規定明確的時間表,讓這項深得民眾期盼的政策落到實處,發揮其應有的效果。讓“退房令”硬起來,可能會讓這些央企遭受一些經濟利益上的損失,但惟其如此,房價也才能出現有效的下降。 (周俊生)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