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考察收穫:1、畢業後不走訪基層!2、畢業後堅決不走訪基層!!3、畢業後死都不走訪基層!!!減肥,回去找個好男人。”這是一個叫“@璟好”的網友(廈門大學的一名女博士)8月3日在新浪微博上發出的內容。此番微博言論在網上引起廣泛討論,有網友認為,歸根結底是教育出了問題,“她也是受害者,她只是通過微博説出了心裏話,許多人都是這麼想的……”(8月8日《中國青年報》)
當下中國有個很奇特的現象,凡是社會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和現象,出現了遭非議的人物,人們總是將原因歸結為教育的問題。誠然,中國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不能説一無是處,更不能將所有的社會問題的賬都算到教育頭上。這對教育不公平。我們不能一方面要求消除教育不公,另一方面又用苛責、苛評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歧視教育的不公,這樣不僅無助於消除教育不公,反而會讓從事教育的人越發垂頭喪氣,不知所措,于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
以女博士此番微博“吐槽”為例,其所説的話及由此暴露出的她的思想境界,只能説源自她的個人認識,確切地説,是因為她在角色認同上犯了錯誤,即高看了“博士”頭銜,以為像她這樣就讀于名校的女博士走訪基層調研,是看得起調研單位,何況政和縣還是個地處閩北山區的原國家級貧困縣。按她設想,當地應該將他們像大佛老爺那樣供奉、伺候著,但事與願違,當地政府正忙於抗臺,怠慢了名校來的博士客人,致使女博士牢騷滿腹併發泄到了微博上。
這與教育有直接關係嗎?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有哪位老師教育過她讀到博士後就有藐視基層的資本和權利?有哪套教材告訴她調研結束後可將牢騷發泄到微博上?沒有吧。據網友透露,這名女博士本身來自湖北農村,在校享受過助學金。照此説來,學校早已通過助學金制度對其進行過感恩教育,她理應知恩圖報,畢業後回到基層工作,用自己的所學回報社會。這怎麼能説她也是教育的受害者呢?
我認同共青團南平市委在官方微博中表達的觀點,“我們理解,生活條件短時間發生巨大差異給當事人帶來的困擾,在個人微博上抱怨也算是人之常情,不必上綱上線。”從她事後在微博上發表的公開道歉看,她之發表上述不當言論,誠係一時糊塗,感情用事,咱們沒必要對其大加撻伐,更不必上綱上線到教育的高度予以置評,附帶將教育也猛批一頓。
經過網友的“教育”,這位女博士已經認識到了錯誤,咱們就原諒她吧。我相信,此事很快就會過去,但由此引發的一個話題,即動輒將社會問題歸結到教育的思維模式值得注意和警惕。長此下去,此種思維模式只會加劇教育生態的進一步惡化,將教育置於更加弱勢的地位。這樣,不僅對教育不利,對整個社會也沒好處。我們應理性看待當下的中國教育現狀,客觀評價教育的得失,實事求是,有一説一,切不可將教育污名化。(王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