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莫/畫
6月11日,崔永元在微博中寫道:“崔永元公益基金培訓100名湖南鄉村教師。為此,湖南省教育廳回復:不反對、不支援、不參與。我們非常憤怒,正式評價湖南省教育廳:不努力、不作為、不要臉”(6月12日人民網)。
用“不要臉”評價一個政府部門,不免讓人有點驚詫;但崔永元也是儒雅之人,如果不是被激怒,不會説出此等“粗話”。公益機構出資培訓鄉村教師,于教育、于社會善莫大焉,對教育行政部門來説更是一種幫助和促進。以普通人的思維理解,教育廳該為之鼓掌、感激,為何冷冰冰拋出“不反對、不支援、不參與”這“三不”?讓人浮想聯翩。
有網友説,崔永元動了教育部門的奶酪,所以人家不高興。我覺得應該不是,培訓鄉村教師的工作上就算有“奶酪”,也該是政府部門的歸政府部門。我猜,“崔永元公益基金”與湖南教育廳在溝通上是不是不很暢通?比如,教育廳覺得有些被動——如果“培訓100名湖南鄉村教師”的計劃是先公佈出來,後有的教育廳的回復,那就是崔永元的不對了——政府部門主要是管審批的,所以有事應該先請示、彙報,領導們要研究、批復……或許我猜錯了,然而行政體制內部的官僚作風、程式化運作模式,相信大家是有切身感受的。
但不管怎麼説,面對公益組織的善舉,政府部門的“不反對、不支援、不參與”都不是正常反應,特別是于我國國情來説,任何公益活動都離不開政府支援。以鄉村教師來説,不管是所在學校,還是教師本人,與政府部門的依附關係都很深,也就是説,他們的一切工作活動,特別是離崗請假的問題,都要面對行政管理。那麼,政府部門的“不支援”,實際上基本等於反對——教育廳都不支援,下面的教育行政部門誰敢支援?行政部門態度曖昧,學校和教師自然要加幾分小心了。
教育廳的“三不政策”是涉及權力還是面子,是資金管理還是組織運作不得而知,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是政府部門應該有的性格和脾氣。政府部門是公共利益的服務者,一切應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除此都是次要和微不足道的;而面對公共利益不努力、不作為,就不僅僅是“不要臉”了,首先是拋棄了公共利益與政府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