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表示,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一石激起千層浪,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有網友表示“彈性退休”是個偽命題。退休年齡涉及多方利益,各方站在各自立場褒貶不一。筆者認為,從政策沿革、現實狀況、人口演變規律來看,“彈性退休”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人社部提出推遲退休年齡的主要考慮是我國現在養老金缺口過大,彈性退休可以減輕養老保險的負擔。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我國養老金缺口截至2010年年底達1.7萬億元。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主要是國家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有網友認為養老金缺口問題只是統籌賬戶的缺口,如果將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並用,用個人賬戶的盈餘補給統籌賬戶,就不會存在養老金缺口。持這種看法的人並沒有理解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的區別。統籌賬戶是國家和企業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障,個人賬戶是根據個人工資上繳,每個人上繳數量不一,將來所領金額不一,個人賬戶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其資金不能混同於統籌賬戶。
我國現行退休年齡源於上世紀50年代《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職工年滿50周歲(管理技術崗位55歲)。不同行業對退休年齡的偏好不一,現實情況是高級知識分子退休後返聘的情況比較普遍,近期西南石油大學就通過一項新的規定,教授返聘最高年限為男性75周歲,女性70周歲。
既然高校、中科院等知識密集型單位的延遲退休已經成為慣例,將其納入正式的“彈性退休”制度是規範管理的必然。一方面,我國男女不能同時退休的弊病也可以在這次“彈性退休”制度中作為改革突破口。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多曾表示:“5個女科學家推後5年退休,相當於國家培養出一個博士。”去年,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發佈了“退休年齡問題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差別年齡退休政策,影響女性教育的投資、女性從業者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造成女性人才的嚴重浪費和流失。
從我國人口發展規律看,每人平均壽命延長和人口老齡化是必然的趨勢。1990年我國人口預期壽命為68.55歲,2000年我國人口預期壽命為 71.40歲,《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出臺時我國人口預期壽命雖沒有確切數據,但可能只有五六十歲。另一方面,各地區人口壽命不一,2000年上海人口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14歲,西藏最低為64.37歲。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還未全面公佈,但人口壽命延長的基本趨勢和地區差異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因此,“彈性退休”制度也是符合區域不平衡的客觀現實的。
公眾對彈性退休制度的另一個擔心公務員延長退休年齡會增加公務員供養成本,而老幹部實際上又沒有真正履職。彈性退休制度在進行行業劃定的時候,可以不包括公務員。
彈性退休實際是退休年齡延長的過渡政策,彈性退休的“彈性”可以大做文章,既可以是在不同行業間的彈性,也可以是在僱主和僱員選擇退休自主權之間的彈性。“彈性”的概念摒棄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是政策制定理念的進步。既然這項政策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延長退休年齡,那些不喜歡工作的人大可不必驚慌失措,而且這項政策對喜歡工作的人來説是利好。
公眾既不必對彈性退休感到恐懼,也不要逃避工作時間延長的時勢。彈性退休政策試點、實施的時間表未定,現在正是大家調整心態的時候。(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