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制瘦身”能否帶來“學業減肥”

時間:2012-05-07 13:58   來源:廣州日報

  教育改革,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完善高中階段的教育結構等方面。  

  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在西南大學的一次演講上,建議將中小學12年學制改為10年。他認為,縮短學制可為他們今後成人成熟創造時間條件。

  縮短中小學學制,羅崇敏不是首倡者。在此之前,至少有全國人大代表陳華偉、黃細花,全國政協委員許皞,重慶大學校長李曉紅等都在不同場合提出過。只不過,羅崇敏的身份特殊,他的話分量自然要重些。“6+2+2”、“5+3+2”甚至“5+2+2”模式,不一而足。其論據也各有韆鞦,“初三、高三無用”、“學生讀書年限過長、畢業年齡過大”、“應付人口老齡化”、“現代孩子早熟、早慧”、“為學生家庭減負”等等。其中,對公眾最有説服力的莫過於算年齡賬:按規定一個人6周歲上學,高中畢業就是18周歲,如果再念上4年大學,畢業時年滿22歲,假如再讀碩士、博士,畢業時年屆而立……這不但意味著他(她)近30年無法獨立,需要別人供養,而且他們的工作時間也只有寥寥二三十年。

  支援中小學學制瘦身的另一個重要論據是,我們的中小學生其實並不需要學習、掌握那麼廣闊、深奧的知識。這個問題很少被論者提及,但確實是長期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現實議題,不妨以實用主義觀點反證之。當我們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換了若干工種之後,我們便會發現,以前焚膏繼晷、廢寢忘食地學習,掌握的許多知識並未産生相應的效益,或許這一輩子都用不上,當初根本沒有必要去學,至少不值得花那麼大的力氣學。

  基於上述諸論,中小學學制瘦身似乎可行,萬事俱備,只欠政策東風。然而,這只是一面,翻開硬幣的另一面,我們會發現,縮短中小學學制亦不過是書生之論。且不説“6+3+3” 是按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總結出來、具有一定科學性的結論,也是目前的國際慣例,就“時間浪費論”、“應對人口老化論”其效果也未必能如論者所願。初三、高三兩年基本不授新課、全面復習應付考試固然是許多地方的通行做法,但這並不代表這兩年是浪費的,它對學生溫習、鞏固、提高的作用姑且不論,如果真的取消初三、高三,而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作用不變,其結果只能是初二、高二變成初三、高三——學校一樣提前授完課,擠出時間給學生進行復習、應考。如此一來,學校壓力更大,學生負擔更重,縮短學制為禍更深。至於讓學生早些畢業進入社會以緩解人口老齡化的提議,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一些地方為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而鼓勵大學生繼續深造的現實語境下,反其道而行之豈不是在就業難的傷口上撒鹽?

  教育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與學制有關的教育改革,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以下幾個方面: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學制設置應該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和靈活性;適當調整中小學科目,適度降低學業難度;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後,把更多精力放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上,逐步完善高中階段的教育結構;高等學校的類型趨於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多元需求……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對中小學學制道長論短。(練洪洋)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