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廣州“治堵方案”———《亞運後廣州中心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討論稿)》(簡稱《方案》)一經公佈,即引起各方關注和熱切討論。據廣州市政府特邀參與《方案》研討會的30位國內外專家之一、東南大學物聯網交通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冉斌透露:與會專家提了不少建議,其中大多數人認為:應把“限行公務車 ”納入《方案》中。(1月10日《新快報》)
人們會自然而然地將《方案》與北京的治堵方案進行比較。此前,北京因對公車過分寬容而備受詬病的“治堵方案”尚且規定:“‘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即未來5年,北京市的“公車”將是零增長。但廣州的治堵方案卻只字不提限制公車的內容,這不但悖逆民意、顯失公平,而且,若果真不限公車,其治堵效率、成效恐怕也會大打折扣。
公車數量龐大,且佔用道路資源多。廣州公務車數量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未見權威部門公佈準確數據。在網上搜到一個資訊是:“保守估計,廣州公務車的數量也接近20萬輛,佔廣州市機動車保有量(180萬輛)的11%,佔廣州市小汽車總量的21%”(大洋網)。儘管數據未必準確,但公車數量龐大恐怕也是眾所公認、有目共睹的。而相較于私家車而言,公務車往往使用頻率高,上路時間長,大量擠佔、浪費道路資源,無疑大大加劇道路擁堵狀況。與此同時,一個習見不鮮的現象是,公務車上路違規、違章等也比較突出,甚至開霸王車、特權車者也不罕見。可以説,公車對城市道路擁堵的“貢獻率”不小,也理當對治堵作出相應的貢獻。
具體到如何限制公車,則可以討論,但在廣州市政府的職權範圍內(限不了中央駐穗、省屬黨政機關的公車情有可原)起碼必須包括限制公車的總量和公車的使用,對公車私用等現象尤須進行嚴格監督、約束。(默 客 原題:“治堵”不限公,既失效率也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