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於掏空臺積電,日本比美國兇狠多了!

2024-12-31 14: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積電向來被島內社會視為臺灣重要資産以及對外談判的重要籌碼,其“護島神山”之名由來已久。不過,隨著民進黨執政進入第三任期,在全面“倚美”的路線之下,對於臺積電,臺灣社會的焦慮感遠多於榮耀感。臺積電未來還姓不姓“臺”?答案越來越令臺灣人感到悲觀。
  對於臺積電後續發展的焦慮與悲觀情緒,根源於臺積電近年來“被全球建廠”的規劃。以往臺積電90%的産能都在臺灣,只有小部分在海外;今後這兩項數據很有可能對調,變成大部分産能在海外,小部分産能在島內。
  除了對島內産能做減法,一些美方激進人士這幾年還頻繁提到另一種極端情境下的極端處置方案,即在臺灣受到攻擊時,“幫助”臺灣摧毀臺積電及相關半導體工廠。理由是不能把先進技術留給大陸,但提出這一瘋狂想法的人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臺灣人的感受。
  美國一邊積極推動臺積電産能外移,落實“搬空”策略,一邊對搬不走的部分提前擬定“炸光”計劃,這成為島內社會“疑美”情緒持續擴散的原因之一。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叫喊聲最大的美國在行動上卻不是最快的。
  早在2020年5月,臺積電就宣佈將在美國設立新廠,確定斥資120億美元,設立5奈米工藝的晶圓廠,場址在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此後,該工程預算不斷調高,先是漲到400億美元,接著又漲到600億美元。
  水漲船高的預算換來的卻是遙遙無期的開工時程。根據臺媒12月30日的最新報道,臺積電亞利桑那廠第一階段廠區將於近期準備4奈米製程量産,最快有望于2025年一季度末實現産出。原定於2026年開始量産3奈米的晶圓二廠,推遲到2028年才會量産。
  相比“雷聲大,雨點遲”的美國,日本在掏空臺積電這件事上表現出後發先至的高效率。臺積電在2021年10月才宣佈在日本設廠的消息,隔年熊本一廠就開工了,今年2月完工激活,與此同時,臺積電又宣佈將建熊本二廠。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熊本一廠按計劃已于12月開始量産,主要生産應用於圖像感測器和汽車産業的12至28奈米製程邏輯半導體。熊本二廠,將生産更尖端的6奈米製程半導體,預料于明年1月至3月開工,目標2027年底投産,兩間工廠總投資額225億美元。
  一廠已經量産,二廠即將開工,三廠也呼之欲出。有臺媒注意到,日本熊本縣知事木村敬今年8月抵臺訪問新竹科學園區臺積電總部時,就曾呼籲臺積電考慮建設熊本三廠。外媒11月披露稱,臺積電也有意興建熊本三廠,專門生産3奈米晶片。
  對於掏空臺積電這項“大工程”,美國喊在前頭,未見其行而聞其聲;日本則跑在前頭,低調發言高調做事;當然效率最低的還要數德國廠,佈局最晚,2023年8月宣佈建廠計劃,今年8月才動土,量産最快要到2027年底。比較下來會發現,日本以最低代價、最高效能,吃到了臺積電産能外移的最大紅利。
  搶先量産,意味著搶先賺錢。根據日本九州島經濟調查協會公佈的預測數據,熊本一廠預計在2021—2030年的10年間,將為九州地區帶來總計約23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比2023年底的預測增加3萬億日元。
  島內社會對於日本廠的擔憂並不局限于經濟效益,因為日本方面也十分注重先進技術的積累,以及先進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有分析指出,日本通過臺積電逐步掌握半導體製造相關技術,並培養一批半導體製造高級人才。
  當民進黨政客面對“掏空臺積電”質疑而打出臺積電“根留臺灣”的口號時,不知道他們是否意識到了,人才和技術才是臺積電的根。隨著臺積電海外佈局頻率與力度的持續強化,至少在日本的“根系”已呈現出越來越發達的趨勢。
  當島內社會質疑臺積電將變成“美積電”時,卻沒注意到,現實當中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臺積電率先變成“日積電”。如果民進黨當局的“倚美”、親日、“抗中”路線毫無調整,也許不要很久,臺灣人就會發現,臺積電“護島神山”的封號雖然沒有改變,但所護之島已從臺灣寶島變成了日本四島。(文/關其行)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