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警示:戰火因融合消散,也會因謀“獨”重燃
2021-08-24 14: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3年前的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開始炮擊金門,打響了被國際社會稱為“第二次臺海危機”的“金門炮戰”。時至今日,炮火硝煙早已散去。63年後的金門從戰火紛飛的前線陣地,變成兩岸融合發展過程中極具示範性和啟發性的前沿典範。金門巨變充分説明,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更進一步證明,在融合發展基礎上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當我們紀念一場戰爭時,如果得不出和平珍貴的結論,那就搞錯了方向。牢記戰爭教訓,為的就是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金門炮戰”的發生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縱然兩岸同胞對“金門炮戰”的認知會因政治立場有所分歧,但回望這段共同記憶,發生在金門的歷史性變化還是會給兩岸同胞提供同樣深刻的啟示。
首先,兩岸是密不可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臺海區域曾長期陰雲密布,兩岸陷入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音訊斷絕;但海峽隔不斷兄弟親情,擋不住同胞對家鄉故土的思念和對家人團聚的渴望。當兩岸封鎖的大門在上世紀80年代打開之後,兩岸關係逐步走上了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係發展歷程證明,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
其次,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早日實現應通盡通,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為例,金門縣曾是飽受缺水之苦的地區。經過兩岸同胞不懈努力,福建向金門供水終於克服種種困難和干擾成為現實,為金門民生需求、建設發展解燃眉之急、免後顧之憂,成為金門發展過程中一個標誌性事件,更為兩岸關係史冊增添了同胞情誼水乳交融的又一佳話。
第三,祖國大陸永遠是臺灣發展的“源頭活水”,和平統一之後,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兩岸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臺灣同胞就能受益。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與金門積極參與兩岸融合發展對比起來,民進黨當局一系列破壞兩岸關係的動作更顯陰暗、無恥。其阻擋臺灣民眾迫切需要的大陸疫苗之行徑,與當初阻擋金門與福建通水之作為如出一轍。民進黨當局只顧一黨私利,枉顧廣大臺灣民眾切身利益福祉,至今仍想借歪曲炮擊金門歷史,激化兩岸矛盾與對立情緒,背離兩岸主流民意,必然自食其果。
“金門炮戰”63週年,我們要正告民進黨當局,戰火會因融合發展而消散,但也會因“臺獨”分子謀“獨”挑釁而重燃。搞“臺獨”,註定是死路一條。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