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世界看奧運

“真實的北京超乎想像”--外國人的中國印象

2008-08-24 15:45     來源:新華網     編輯:賀晨曦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 題:“真實的北京超乎想像”——外國人的中國印象

  新華社記者

  對於日本朝日電視臺記者宮本洋志來説,離開北京前的最後一個夢想是飽食一頓真正的“中華料理”。

  到中國後,奧運註冊記者宮本就一直撲在場館忙碌。這麼多天來,他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但他覺得身體比在日本的時候還好。“可能是中國菜對我的腸胃很好,”他説。

  來北京前,32歲的宮本收集了大量媒體資料,看到許多關於污染的報道。他一度想像北京是一個非常骯髒的城市——大街上行人隨地吐痰,廁所裏面污穢不堪,飲食不乾淨,水也不乾淨……,他甚至特地隨身帶了一個濾水器。

  不過,這個濾水器的包裝根本沒打開過。他發現,“北京的水很乾淨,跟我在日本一樣。”

  曾有一個歐洲國家的記者告訴宮本,自己原以為北京的政治氣氛很緊張,走在街上言談稍有不慎就會被抓走,結果呢,北京的大街熱鬧輕鬆,行人還衝著外國人友好地微笑。

  像宮本和他的記者朋友們一樣,許多外國遊客也發現了“另一個中國”。

  澳大利亞小夥子馬爾金萊爾德陪中國女朋友看了男子曲棍球比賽,還到“鳥巢”看了田徑比賽。

  北京之行,徹底改變了他對中國“貧窮、落後,不是很發達”的印象。除了像普通遊人一樣踏足故宮、長城,年輕的他還騎上自行車,載著女朋友,閒逛在南二環的街道上,“看一個真正的北京”。結果,他詫異而驚喜地發現:“北京是一個古老和現代結合得很好的城市。”

  而在德國退役賽艇運動員沃爾夫岡瑪內其眼裏,北京的內涵,遠不只古老與現代那麼簡單。

  位於大山子的798藝術區,這個匯聚中國當代藝術之地,讓沃爾夫岡瑪內其大開眼界。他説:“沒想到北京有一個藝術氛圍這麼好的地方,真希望德國也有一個。”更讓他詫異的是,這個藝術區改建於一個老軍工廠,其中所有包豪斯風格的建築,都出自原東德建築師之手。

  另一位與798結緣的比利時人吉姆貝克爾,如今在一家叫尤倫斯的畫廊工作。來北京之前,他覺得北京有些過於現代化。“由於經濟發展很快,北京充斥著高樓大廈和現代化建築”。

  但北京改變了他的這種感覺。在798七個月的工作,讓他感受到了強烈的當代北京藝術。後來,他搬到東四十條的衚同裏居住,又深深感受到北京很地道的民間文化傳統藝術。

  “我特別喜歡在那些窄窄的衚同裏面漫步,跟四合院裏的老百姓聊天。不管是傳統建築還是友善的街坊鄰居都非常好。”25歲的貝克爾説。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馬和勵截至今年8月就在中國工作5個年頭了,除了中文還不太流利,對中國已經非常了解了。他説:“奧運讓全世界這麼多人都聚在一起,給大家一個面對面的相互了解的機會。”

  “只有你來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國。”他説。

  本屆奧運會共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1194名運動員參賽,註冊的媒體人員達77000余人。據旅遊部門預測,奧運期間北京入境遊客和國內遊客總數將超過百萬。

  “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變化很大。”貝克爾説。這個觀點,得到維利萊姆克的贊同。

  62歲的維利萊姆克,是聯合國秘書長體育促進與和平特別顧問,作為潘基文的特派代表出席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2年前,他來過中國,“那時候街上外國人很少,人們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我。”萊姆克説。

  而前兩天,當他一個人去肯德基快餐店吃東西找座位時,一個素不相識的中國女士正要離開,熱情招呼他坐在她的座位上。

  萊姆克覺得,“這與以前人們異樣的眼神完全不一樣”,而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奧運期間,他曾經跟很多志願者聊天,從人權到政治無所不談,談話“很自由、很放鬆”。他説:“這些志願者是中國最好的外交官,他們讓我發現中國越來越開放。”

  奧運結束後,萊姆克將會收集所有聯合國特派考察項目的研究成果,向潘基文匯報。他希望能“告訴大家我在這裡看到的一切”。

  “我感到我不僅受到中國政府和北京奧組委的歡迎,而且受到一個個普通中國人的歡迎,他們真的變了。”他説。(參與采寫者:姬少亭 戴盈 富夢瑤 程新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