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照耀黃河兩岸 “塞上江南”展風情畫卷
新華網寧夏中衛6月29日奧運專電(記者 羅博)29日上午8時許,寧夏中衛市,碧空如洗。在現場幾千名市民的呼喊助威聲中,“祥雲”火炬在黃河岸邊的沙坡頭旅遊景區王維雕塑廣場出發,開始了奧運火炬在寧夏境內為期3天的傳遞。
“天下黃河富寧夏”,雖然“祥雲”火炬3天內由南到北轉場寧夏三大城市,行程數百公里,但始終是沿著黃河穿行,這也是“祥雲”火炬寧夏境內傳遞的一大看點。
中衛是黃河進入寧夏的第一站,也是“祥雲”火炬在寧夏境內傳遞的第一站,黃河的古樸、粗獷與壯美可以在這裡一覽無遺。中衛舉行火炬傳遞交接儀式的場地沙坡頭旅遊景區,是黃河與騰格裏沙漠的交匯處,唐代詩人王維曾在這裡寫下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絕唱。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從這裡穿行而過,渾為一體的大漠、黃河、高山、綠洲,構成了驚嘆世界的壟斷性奇觀。
沿著黃河北上,“祥雲火炬”30日將到達第二站吳忠。黃河從吳忠城邊流過,秦漢時期的先民們就在這裡開掘了秦漢、漢渠等渠道,引黃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吳忠還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地之一,這裡清真寺眾多,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古老的黃河文明和神秘的回鄉風情交相輝映。
“祥雲”火炬在寧夏境內傳遞的最後一站是銀川。銀川屬內陸乾旱型氣候,但得黃河灌溉之利,境內天然湖泊眾多,自然水面近萬公頃,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説,享有“塞上湖城”之美稱,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折射出一幅“塞上江南”的新畫卷。
黃河流經寧夏雖然只有397公里,但卻在這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留下了豐厚的歷史積澱,從距今3萬多年前遠古先民活動的遺跡到秦漢時期漫灌農業的輝煌,這一切都源於黃河母親的恩賜。人們熱切期盼著“祥雲”火炬的到來,會讓“塞上江南”的美名傳向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