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西部城市的奧運情緣 格爾木兩度結緣北京奧運
新華網青海格爾木6月22日奧運專電(記者侯德強 錢榮)22日,奧運聖火在青海格爾木市進行傳遞。當“祥雲”飄臨這座城市之時,誰又能想到,這座地處崑崙山下的西部城市已曾兩度結緣北京奧運會。
崑崙山在青海境內長約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被譽為“亞洲脊柱”,是中國道教第一神山。千百年來,這裡孕育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瑰寶崑崙文化體系,也孕育了“高原精靈”藏羚羊和精美的崑崙寶玉。
2003年8月,青海省向北京奧組委提交有關將藏羚羊確定為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的申請。自此,藏羚羊,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物種,以其完美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征服了更多人的心。
棲息地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這是人類生存極限的“生命禁區”,卻成為藏羚羊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藏羚羊飛奔時四蹄騰空,速度每小時可達80-100公里,令人稱奇。同時,藏羚羊在高寒缺氧的嚴酷環境中,千百年來一直在用群體長途跋涉的遷徙産仔習性述説著高原生命的頑強與堅韌。
奧運聖火青海境內傳遞首棒火炬手、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説,藏羚羊具備著很多優良品質和奧運特點。它身體結構完美,堅挺的犄角既像利劍,又像標槍,健壯的身軀像舉重、摔跤的大力士,而矯健勻稱的四肢則説明它絕對是個競賽能手,尤其是“V”字型的角象徵著賽場上勝利的展示。
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發佈會場。藏羚羊,這一代表高原形象的崑崙雪域“明珠”在全世界的關注中成為五個吉祥物之一。
崑崙雪山下的可可西裏草原依然壯美聖潔,藏羚羊如今已遠離了過去罪惡的盜獵槍聲,在安寧祥和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種群數量恢復至6萬隻。
而作為它們的守護使者,才嘎也被推選為青海境內聖火傳遞的第一棒火炬手。在火炬傳遞現場,才嘎激動地告訴記者,作為青海第一棒火炬手和藏羚羊的保護衛士,他將通過奧運火炬,傳遞出綠色、和平,以及藏羚羊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格爾木與北京奧運會再度結緣是2008年1月,北京奧組委正式公佈北京奧運會獎牌用玉全部選用崑崙玉。
美玉出崑崙。崑崙玉産于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格爾木市轄區崑崙山南麓,與國際名玉和田玉有著共同的“血脈”。崑崙玉有“白玉”、“青玉”、“青白玉”、“黃玉”等玉種,色彩豐富,質地細密柔潤,加工處理後,玉品潔透高雅、美觀堅固,具有裂紋少、堅韌不易碎等特質。
青海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劉盛春,此次也被推選為奧運火炬手,並在格爾木擔任第二棒火炬手。他説,崑崙玉成為北京奧運獎牌用玉,是青海全省人民的驕傲。而能夠在崑崙山下傳遞火炬,是他一生最大的榮耀,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他要向世界展現出青海人民自信、創新、開放和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
“玉出崑崙鑲獎牌,藏羚‘迎迎’盼奧運”,聖火已經傳遞,北京奧運將至,儘管相隔數千里,但是格爾木與北京奧運會的情緣仍在繼續。火炬傳遞現場,格爾木市各族群眾傾城而出,扶老攜幼為奧運加油、為中國加油的場面令人感動。
也許才嘎在火炬傳遞現場充滿深情的那句話——“祝福北京!奧運加油!”最能反映這座西部城市對北京奧運會的良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