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聖火傳遞

從軍墾城到絲綢鎮 19日聖火石河子昌吉傳遞

2008-06-19 08:53     來源:北京奧組委     編輯:李丹

6月19日,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將進入新疆最後兩站,在一天之內進行石河子和昌吉的傳遞。

石河子墾區原是古老的遊牧區,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小量兵屯開墾,以後召集民眾墾種,逐漸形成村落。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22兵團(後改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26師(後改為農八師)及25師(後改為農七師)一部,到此開荒生産。

新疆和平解放後,沙灣縣在石河子設區。1975年4月,生産建設兵團撤銷,同年6月成立石河子地區。197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石河子市。

石河子墾區地處天山北麓中段,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緣,全墾區面積7529平方公里。墾區土壤多係灰漠土、潮土、草甸土,土質多係礫質土、沙質土、粘質土,經過軍墾幾代人的努力,山區、丘陵區已成為水草豐美、盛産“軍墾型”美利奴細毛羊的優美牧場,其他各區也由昔日的荒原、葦湖、鹼灘開墾成肥沃的良田。

石河子的45名奧運火炬手當中,年齡最大的63歲,最小的17歲;他們當中有少數民族火炬手4人,女性13人;45人分別來自工人、學生、教師、醫生、公務員等崗位,是農八師、石河子市各條戰線上的優秀代表。

6月19日,當奧運火炬傳遞到石河子時,將向全世界展現戈壁明珠、軍墾新城石河子各族人民喜迎奧運的火熱激情和良好風貌。火炬抵達後,將在12輛展現農八師、石河子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軍墾文化發展成就的花車陪伴下沿途傳遞,路線總長20.08公里。

昌吉市是古絲綢北道上的重鎮,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全市總面積7964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人。其中民族人口8.1萬人,主要為回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民族。

昌吉市是西部大開發扶優扶強、首批推出的重點城市,被國家計委等部門聯合認定為最佳投資環境城市、最佳人居環境城市、最佳交通通訊條件城市、高額投資回報率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昌吉市的經濟建設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全市GDP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環境整治優秀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等10項國家級榮譽。(戴鵬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