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聖火將給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2008-08-20 09:09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董潔
  北京奧運聖火,點燃的不僅僅是體育的激情,還給中國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奧運會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容忽視。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奧運會舉辦權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增添了奧運因素,2003年至2006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10.13%,2007年是與奧運會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投資接近尾聲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了11.9%,達到了此輪經濟增長的峰值。從北京經濟增長來看,在籌辦奧運會期間,2003年至2006年,北京市實際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12.35%,比全國年平均增長率高出2.22個百分點,專家推算,有近1個百分點是奧運因素所致。同樣,奧運會帆船帆板比賽城市青島,在奧運會籌辦期間,經濟增長從2003年起連續5年保持14%的增長速度,其中奧運因素對青島的推動作用超過了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北京舉辦奧運會,提升了中國居民、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的心理預期,推動了股價、房地産及其他資産價格的上漲。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借奧運籌辦之機,將奧運經濟的作用擴展到最大限度,是中國政府的發展目標之一。一是讓更多的城市參與奧運會的舉辦,擴大奧運會的影響。二是北京奧運會相關紀念品數量創造歷屆奧運會之最。截至2008年4月,北京奧運會吉祥物銷售收入已超過40億元。三是中國持續發展的勢頭,吸引了眾多企業參與國際奧會和北京奧組委的市場開發。僅國際奧會獲得的電視轉播權收入和從國際奧會第六期合作夥伴獲得的贊助收入,分給北京奧組委就超過10億美元。奧運會贊助收入、門票收入和特許計劃收入等各種收入累計將超過10億美元。

    奧運經濟給中國發展帶來並創造了新活力,也帶來區域經濟發展、産業結構調整、國民素質提高、生態環境改善等諸多輻射作用,而新增長點和新産業正在醞釀和培育過程中。一是城市基礎設施水準有了很大程度提升。2008年奧運會,無論是主辦城市北京,還是其他賽區城市,為保證奧運會的順利舉辦,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進而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水準。二是奧運會籌辦城市産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突破,三次産業實現合理和均衡的發展。以北京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已從2002年的61.3%提升到73%。2006年和2007年,北京分別完成降低能耗5.25%和5.11%,位居全國前列。三是奧運讓世界充分了解真實的中國,這有利於促進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四是奧運為中國自主品牌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促進了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的發展。

    舉全國之力舉辦奧運會後,中國經濟會否陷入滯漲的泥潭,出現所謂的"後奧運現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迎接奧運會,北京加大了對城市的改造力度,北京市政府2001年確定的"奧運預算投入"約為2800億元,而實際可能突破2900億元。但在2900多億元的預算中,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已經包括在北京"十五"計劃中了,這部分約為1440億元,即使不辦奧運會,這些投入也會按計劃進行。剩餘的約1460億元,才是真正由奧運因素引起的。由於這部分投入分佈在整個奧運會籌辦的7年中,平均下來每年不過多增加200多億元投資,不會造成財政負擔和投資膨脹。2007年,北京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為9006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3.65%。由於北京的經濟總量只佔全國的很小部分,因此,籌辦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有限。中國是大國經濟模式,國內區域經濟差別很大,奧運結束後並不意味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中國經濟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基礎,有保持較快增長的動力和活力。可以説,中國還沒有達到由盛轉衰的時點,中國經濟在奧運後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落。

    去年年底以來,中國經濟已開始了調整,出口、外貿順差等正在減少,股市和樓市也都在調整之列,很多地區的樓市價格開始出現下降,系列調整的發生説明中國經濟過熱情況已在奧運前得到了適當的矯正。另一方面,北京的固定資産投資不會在奧運後出現大幅下滑,奧運會結束後,北京還需要建設更多的地鐵、住房。北京的房地産價格上漲不是單一的奧運因素,這一輪房地産價格上漲是全國範圍內的普遍情況,而且包括土地供應稀缺、人口剛性需求等因素並不會因為北京奧運結束而改變。相反,由於規劃做得到位,配套設施齊全,北京北四環附近的"亞奧商圈"在奧運結束後價格將可能大幅上漲。

    今年以來,中國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中國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目前,宏觀目標已經由"雙防"變成"一保一控",具體措施已經開始啟動。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説,奧運會結束以後,中國經濟仍將健康、持續、穩定增長。(王曉欣)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