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中國宗教

中國道教歷史及其主要派別

2008-07-30 13:35     來源:新華網     編輯:賀晨曦

  道教正式創立於東漢末年,其標誌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

  南北朝時期經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為與佛教並列的中國正統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後,五代統治者基本上都重視儒釋道三教,只是各個皇帝對每個教的喜愛、信奉程度有差異,有的更重視佛教,有的更重視道教。在尊奉的同時,統治者也加強了對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時期,道教受到統治階級的推崇而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多種流派,元以後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對統治階級的影響遠遜於唐宋時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傳佛教,對道教採取嚴厲限制的方針,道教更加衰落,活動主要在民間。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道教亦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和西方思想的衝擊。道教進一步衰敗,在中國五大宗教中降為教團勢力和政治影響最弱的一個。許多道士文化素質低下,宗教知識缺乏。道教組織鬆散,各地聯繫和團結不夠緊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潛心修煉,著書立説,課徒傳戒,使道教法脈得以延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在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開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運動。

  經過民主改革,中國道教徒加強了聯繫和團結,在瀋陽太清官方丈岳崇岱道長的倡儀和政府的支援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開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由岳崇岱任第一屆理事會會長。中國道教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