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政策法規

體育産業發展綱要(1995—2010年)

2008-07-30 14:00     來源:中國網     編輯:賀晨曦

發展體育産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推進體育改革、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加快體育産業的發展有利於深化體育改革、轉換機制;拓展體育事業發展的經費渠道;滿足隨著小康生活水準的實現,社會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對於增強體育事業發展活力、保證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和實現,有著重要意義。

一、體育産業發展的指導思想、重點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發展體育産業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要改變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體育發展模式,深化體育改革,轉換機制,依靠改革促進發展;

——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必須堅持與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相協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

——要堅持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充分調動和發揮各行業和各社會團體發展體育産業的積極性;

——要堅持“以體為本”的原則,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體育産業發展道路。

(二)現階段,我國體育産業包括三大類別

第一為體育主體産業類,指發揮體育自身的經濟功能和價值的體育經營活動內容,如對體育競賽表演、訓練、健身、娛樂、諮詢、培訓等方面的經營;第二指為體育活動提供服務的體育相關産業類,如體育器械及體育用品的生産經營等;第三類指體育部門開展的旨在補助體育事業發展的其他各類産業活動。

改革開放十多年來,體育産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加快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的來説,體育自身的價值潛力和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體育産業的支柱性産業主體尚未形成,體育産業的本體化發展還有待加強,體育産業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體育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

在今後一定時期內,發展體育産業要充分發揮體育自身固有的潛力和優勢,重點發展體現體育自身經濟功能和價值的主體産業,努力培育和發展體育市場,使之成為體育産業發展的根本;積極開展體育相關産業;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其他各類産業經營活動。

(三)發展體育産業的目標

爭取用15年左右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範發展的體育産業體系。

——到本世紀末,基本形成以體育主體産業為基礎、多業並舉、多種所有制並存、共同發展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重點培育和發展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體育人才、技術資訊市場和體育用品市場等,促使體育的有關固定市場與流動市場、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等各級各類市場充分發育,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比較健全而完善的體育市場體系;

——力爭一批體育事業單位通過自身經營優勢和潛力的發揮,立足體育産業的發展,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由差額管理逐步做到自收自支;一批自收自支的經濟實體能夠逐年增加上繳利潤,為體育事業的發展作貢獻;

——形成一批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産權明晰、開展體育經營、綜合開發、效益顯著、規模發展的股份制企業或企業集團;

——不斷增加體育産業開發收入的總量,使之佔體育事業經費的比重每隔幾年有較大的提高,成為彌補體育事業發展經費不足的主要來源之一。

二、發展體育産業的基本政策

(四)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發展體育産業。發展體育産業應主要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不能過多地依賴國家投資,要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獲益”的原則,打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界限,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興辦體育産業,有關體育行政部門要充分提供諮詢、服務、優惠政策等條件。

在堅持國家的財政撥款對體育事業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前提下,體育系統應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發揮體育自身的産業開發潛力和優勢,大力發展體育産業,多方籌措産業發展資金,開展多樣化的體育經營,為社會提供多樣優質的産品和服務,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五)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娛樂市場。要圍繞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堅持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興辦經濟實體,開展體育漣身娛樂方面的經營性活動。群眾性體育協會、俱樂部、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站),應以社會化、産業化為方向,面向市場、服務群眾,以各類體育設施為依託,為群眾開展健身、健美、康復、娛樂等體育活動提供場地、設施和技術輔導等多項優質服務。積極引進國外趣味性強的健身娛樂項目與設施,以滿足消費者對體育健身娛樂不同層次的需求。

鼓勵並支援在社區中開展體育諮詢指導及策劃、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租賃、體育活動保險、體育康復等各類社區體育服務活動。體育行政部門及有關單位要加強對各類群眾體育活動的經營組織和單位的監督管理,切實保障體育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六)大力發展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應結合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立足體育競賽體制的改革和運作機制的轉換,積極引導和規範各類體育競賽的經營活動,鼓勵社會各界承辦國內外高水準體育競賽表演,使體育競賽和表演朝産業化、社會化、法制化方向發展。在完善體育競賽招標制度的基礎上積極試行重大體育競賽的申辦制度。要結合我國體育發展的實際,注意吸取和借鑒國外舉辦商業賽事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逐步建立各種體育競賽仲介服務機構和體育競賽經紀人制度。

(七)培育和發展體育的人才、技術資訊等要素市場。打破體育人才的地區所有制,搞活體育人才市場,合理開發和利用體育人才資源。要建立並進一步完善運動員註冊制度和轉會制度,支援俱樂部運用市場手段選聘或輸出國內外高水準運動員,促進高水準體育運動人才的合理流動。擴大各級體育運動學校的自主權,試行體育後備人才有償培訓制度,培育和開拓體育後備人才市場。體育院校應充分發揮其有利條件,大力加強體育人才的培養。

大力發展體育技術仲介服務和資訊諮詢業,運用市場機制促進體育高科技産品的開發,推進體育技術成果的轉讓和應用。提高體育資訊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八)扶持體育用品的生産和經營,發展體育相關産業。體育行政部門要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原則,加強對體育用品生産經營的宏觀管理,推行體育經營許可證制度,重點扶持一批體育事業單位和經濟實體開展體育用品的生産和經營。要充分發揮“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的作用,加強與體育用品生産廠家的聯繫,為其提供新産品、技術改造和市場動態等方面的資訊。在北京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體育博覽會”,同時用招標的方式在其他省市舉辦一年一次的流動性體育用品博覽會,為國內外體育用品廠家提供展示和交易産品的機會,促進體育用品市場的開發和建設。

(九)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系統的多种經營活動。要鼓勵體育事業單位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市場需求興辦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經濟實體,開展多業助體的經營創收活動,合法經營、依法納稅。對體育系統現有的各類經濟實體應根據不同情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加以規範;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多种經營活動的宏觀管理,採取切實措施遏制經營收益的福利化傾向,確保創收收入的大部分用於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還要重點抓好體育行業與外單位合作經營、合作開發中的産權界定、評估、簽訂合同等工作,防止在體育産業經營開發中國有資産的流失。

(十)制定和完善體育事業經濟政策,為體育産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援。要大力加強調查研究,積極爭取和落實國家對體育事業發展的有關財政政策、體育基本建設的投入、投資政策、稅收政策、價格政策、社會對體育公益事業贊助方面的政策、體育彩票和體育基金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落實體育事業單位及經濟實體進行多种經營來補助體育事業的優惠政策,執行有關人事、財務和資金等方面的政策,使之落到實處;執行國家的有關稅務政策,樹立依法納稅的意識,為體育産業的大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發展體育産業的基本措施

(十一)加快體育單項運動協會的産業化發展。按照深化體育改革、到本世紀末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協會制的要求,有條件的單項運動協會及有關運動訓練單位要以實體化、産業化為方向進行體育産業的開發,要在抓好本項目業務管理的同時,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有利條件積極培養和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和健身娛樂市場,興辦經濟實體,充分發揮本項目的廣告宣傳效應,爭取社會的贊助,舉辦各類商業賽事,開發專利産品,建立項目發展基金等活動,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一些基礎好、市場開發潛力大的項目要加快體育産業發展的步伐,由差額管理轉為自收自支,力爭為國家經濟發展作貢獻。

(十二)體育設施是開展體育活動、從事體育經營的重要場所,是體育産業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應堅持“以體為本,多种經營”的方針,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

在確保體育業務指標完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和閒置的場地設施,以體為本,開展多种經營,增加收入、以體養體、以副助體,逐步提高體育場館自我補償、自我更新的能力,要充分發揮現有體育設施的社會服務功能,對體育場館實行企業化管理,使之由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向社會全面開放,並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服務。新建體育設施應當佈局合理、規模適當、功能齊全,便於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便於綜合利用和經營開發。要建設一批能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水準達到小康後體育消費需要的體育設施,在一兩個城市建成能舉辦夏季奧運會的體育設施。

(十三)加強對體育無形資産的經營開發。有關方面應抓緊對中國奧委會的會徽、會標,全國性綜合競賽的會徽、會標、吉祥物等無形資産的經營開發。各單項運動協會應圍繞協會標誌和重大的競賽活動,對本項目的無形資産進行評估和開發,並指導和協助協會下屬的俱樂部及有關訓練競賽單位搞好這項工作。體育行政部門也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本地區體育無形資産的管理,儘快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使體育無形資産的開發和利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體育技術成果是體育無形資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進行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諮詢的同時,要鼓勵體育科研機構興辦技術含量較高的科技型企業,實現技工貿一體化、産供銷一條龍。

(十四)加強體育彩票的管理和發展。體育彩票要從規範發行工作、提高體育彩票發行效益著手,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彩票發行制度。要認真貫徹國家體委關於《1994—1995年度體育彩票發行管理辦法》,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體育彩票的發行種類、印製技術、行銷手段和中獎辦法。要加強對體育彩票發行工作的管理,建立全國性的銷售網路和隊伍,提高服務品質,積極爭取有關方面的支援,促使體育彩票的發行科學化、制度化,使體育彩票收入成為支援體育事業發展的一個主要渠道。

(十五)加強對各類體育基金的管理。要不斷拓寬體育基金來源的渠道,積極爭取境內外社團、企業及個人的捐贈和贊助,增加基金的總量:要通過基金儲蓄、投資等多種手段的科學運作,確保現有基金的不斷增值。要制定和完善體育基金會的運作條例和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對體育基金使用方向的調控和監督,確保各類體育基金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和效益,使之成為體育經費的重要來源之一。

(十六)加快體育市場的立法進程,推動體育産業健康、有序、規範的發展。體育産業的發展離不開法制的保障。要加強體育市場的立法管理,加緊制定和出臺《體育市場管理法》、《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管理辦法》、《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管理辦法》、《關於實行〈體育經營許可證〉制度的規定》、《關於體育無形資産的管理辦法》、《社會贊助體育事業的管理辦法》、《關於體育彩票發行的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體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各地實情和體育市場的狀況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法規;立法工作要抓住當前體育産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深入調查,科學論證,提高管理法規的操作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各體育經營單位和個人要嚴守國家的有關法律,依法經營,照章繳稅;體育行政部門及有關經濟監督部門要依法行政、依法監督,把體育産業的發展納入法制的軌道。

(十七)大力培養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加強體育産業隊伍的建設。體育行政部門要把人才問題作為發展體育産業的首要工作,抓緊抓好。按照産業發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去發現和培養體育經營管理人才,既要立足本系統的人才培養,建立在職、在崗人員的培訓制度,提高其業務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也要解放思想,引進人才,為體所用;要加快用工、人事、分配製度的配套改革,大膽使用人才,用好人才。對經營單位要放開用人自主權,實行用人單位和就業職工的雙向選擇,公平競爭,擇優上崗。要建立評聘、辭退、辭職制度,完善有關激勵、競爭、約束等經營管理機制;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有關經營人才從事體育産業的開發。

(十八)進一步加強對體育産業工作的領導。發展體育産業是徹底改變過去體育單純依靠國家投入的一項重大舉措。體育行政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建立和健全專門的管理組織和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加強對體育産業工作的管理。各級體委領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採取切實措施,支援興辦體育産業。要儘早制定體育工作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把體育産業工作作為領導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

發展體育産業是新時期體育戰線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積極行動起來,深化體育改革,開展試點,積累經驗,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體育産業的快速發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