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政策法規

國家體委關於深化體育改革的意見

2008-07-30 13:48     來源:中國網     編輯:賀晨曦

    (1993年5月24日國家體委發佈)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體育工作必須適應這一重大變革。八十年代以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和體育事業發展,體育戰線以社會化為突破口,在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體育事業進入了較快的發展時期。但是,體育工作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體育經費緊張,高水準體育人才缺乏,全社會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不夠,體育工作效率、效益不高,體育事業發展的活力和後勁不足等問題,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深化體育改革的住務十分艱巨。當前,體育戰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機遇,真抓實幹,緊緊圍繞體制和運作機制中的關鍵問題,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推動我國體育事業不斷登上新臺階。

深化體育改革要有利於調動社會各方面辦體育的積極性,有利於促進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有利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改革的總目標是,改變原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單純依賴國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辦體育的高度集中的體育體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國家調控,依託社會,有自我發展活力的體育體制和良性迴圈的運作機制,形成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格局。力爭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新體制。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體育改革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改革體育行政管理體制 加強宏觀調控能力

體育行政部門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轉變職能,調整內設機構,實行政事分開,將大量事務性工作交給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把工作重點真正轉移到宏觀調控上來,加強調查研究、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充分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競賽等手段,建立靈活多樣的調控機制,切實發揮對體育事業的領導、協調、監督作用。

逐步理順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與各類體育社會團體的關係,進一步探索在新形勢下更好發揮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體育科學學會作用的途徑和方法。

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體育工作的領導,保證體育經費與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同步增長。對於體育行政部門的改革要有利於體育事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二、加快運動項目協會實體化步伐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協會制

進一步改革現有運動項目管理辦法,擴大協會實體化試點.使運動項目協會成為責權利相統一、全面負責本項目管理的實體.逐步形成以單項運動協會為主的運動項目管理體制。在過渡時期,根據現有情況,採取若干項目綜合管理與協會專項管理等多種形式。

在積極推進協會實體化的同時,體育行政部門要簡政放權,加強對實體化協會的配套改革、宏觀調控和業務指導,逐步理順體育行政部門與實體化協會、實體化協會與訓練單位、全國性協會與地方協會的關係,建立健全實體化的行為規範。

協會實體化要因時、因地、因項目制宜.區別對待,逐步實施。在八五期間要有二分之一左右的全國性運動協會完成向實體轉變,本世紀末各運動項目基本實施協會制。

三、建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多強對抗的訓練體制

改變目前訓練工作分段管理、多頭領導的體制,實行以運動項l目協會為主的專項化管理。

改革國家隊的組建形式和選拔制度。按照"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原則,只對少數奧運優勢項自國家隊實行集中管理長期集訓,多數項目國家隊放到有一定訓練能力和訓練條件的地方和部門,使國家重點項目佈局點與承擔國家隊任務的單位結合起來。今後參加國際比賽,特別是奧運會、亞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要根據項目特點進行選拔。

足球、網球、圍棋等有條件的項目可向職業化過渡,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對於向職業化轉變的項目要採取特殊政策,其訓練體系和國家隊組建形式可根據項目特點自行確定。

拓寬訓練渠道。鼓勵和扶持社會各行業、企業、高校、社會團體辦優秀運動隊或高水準體育俱樂部。中初級業餘訓練要擴大訓練面,有些可辦到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去。

改變運動訓練費用全部由國家包下來的做法。中初級形式的運動訓練可根據地區和項目特點,實行自費或部分收費的辦法。高級形式的運動訓練要擴大社會資金投入比例,適當引入個人風險機制。

打破地域分割的封閉、半封閉狀態,開拓體育人才市場,完善D運動員的有償輸送、有償流動制度。輸送單位可根據運動員的水準和培訓年限等條件,收取培訓費。部分項目協會,俱樂部試行轉會費制。

四、改革競賽制度 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體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制訂競賽的方針政策、規劃和綜合性運動會的組織管理工作,部門和行業綜合性運動會由主管部門負責;單項比賽由各運動項目協會負責;其他類型比賽逐步放開。

貫徹"奧運戰略',堅決實行"縮短戰線、突出重點"的方針,壓縮全運會項目,改進全運會記分辦法。進一步理順全運會、城運會和奧運會的關係。

改革全國單項比賽參賽辦法,在有紀錄項目的全國比賽中實行達標賽,其他項目通過選拔按名次參加全國最高水準比賽,允許達到標準的城市、院校和企業的運動隊(員)參加。對運動員實行參賽許可證制度。俱樂部賽制以足球為試點。

進一步開拓體育競賽市場,加強競賽管理。按照"誰舉辦、誰出錢、誰受益"的原則,拓寬競賽渠道,擴大商業性、娛樂性、表演性比賽。建立和完善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申辦制度和全國單項競賽招標制度,逐步實行競賽許可證制度。

五、堅持社會化方向 加快群眾體育的發展

在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加強領導的同時,群眾體育工繼續堅持社會化的方向,各行業體育工作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充分發揮行業、系統體育協會的作用;積極推動行業、系統和基層單位建立基層體育組織,大力發展社區和鄉鎮體育,鼓勵社會各界興辦群眾性的體育組織,大力發展社區和鄉鎮體育,鼓勵社會各界舉辦群眾性的體育俱樂部∑計劃地培訓體育幹部;制定全民健身計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

群眾體育活動要面向社會、面向基層,堅持業餘、分散、小型、多樣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積極引導群眾體育需求和體育,逐步建立群眾體育以社會和個人投資為主,以國家補助為輔的運作機制。群眾體育競賽項目設置和競賽辦法要符合行業、地區、民族、年齡的特點,不斷完善群眾性全國綜合運動會賽制。

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儘快建立學校體育的督導制度。鼓勵各級教練員到學校進行技術輔導。

進一步健全群眾體育工作法規,完善群眾體育工作的各項管理、評估和表彰制度,把群眾體育納入科學化、法制化軌道。

六、以産業化為方向 增強體育自我發展能力

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發展體育事業的需求,要加快體育産業化進程,力爭在本世紀末基本形成門類齊全的體育 市場體系和多種所有制並存的社會化體育産業體系。

體育部門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發以體育培訓、體育健身娛樂和體育競賽、資訊服務為主體的,與經濟貿易、文化、旅遊。科技、衛生等相融合的體育産業,歡迎社會各界,集體和個人,僑商和外商以合資、合作、入股等形式進行投資。

要逐步將有條件的體育事業單位推向市場,大多數公共體育場館、訓練場館、新聞出版單位、科研和資訊機構等事業單位,要由福利型、公益型和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有條件的可辦成經濟實體,實行企業化經營。

在積極培育國內體有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國際體育市場,加強國際間商業性體育交往,使我國體育産業朝著集團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體育市場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項法規制度。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援體育産業的發展;在信貸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與教育和文化部門相同的待遇。各地可將免征體育産業的稅金納入政府投資。

七、轉換科技教育運作機制 加速體育科學化

繼續貫徹"體育振興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體育科學技術要面向體育運動的發展"的方針,建立和完善體育科技與體育運動實踐緊密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實現科技興體。

進一步改革科研經費的管理和撥款制度,國家重點保證應用基礎研究、軟科學研究和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能産生經濟效益的研究項目實行合同制;有開發應用價值的研究項目,以貸款方式支援。

鼓勵公益型體育科研機構面向社會,積極組織和參與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橫向聯合;技術開髮型科研機構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支援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幹部積極從事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直屬體育學院的改革按照國家教委的統一部署進行,並可根據本校具體情況,調整係科和專業設置,更新教學內容。有條件的可試行學分制。在完成國家計劃招生後,可逐步擴大招收代培生。代訓生和自費生數額。到本世紀末,直屬體育學院規模應有較大發展,結構更加合理,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部分直屬體育學院可辦高水準運動隊或俱樂部,逐步成為教學、科研、訓練三結合的基地。

建立幹部、教練員崗位培訓制度,提高幹部隊伍文化素質。運動員在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同時,要加強職業培訓。使其成為既能攀登體育高峰,又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兩用人才。

八、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 拓展國際與地區間的體育交往

對外體育交往要適應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強與世界體育發達國家和周邊國家的交流,擴大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進一步拓展政府與民間,雙邊與多邊的體育合作渠道。繼續擴大同港澳體育界的交往與合作,積極發展海峽兩岸的雙向體育交流。

廣泛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的體育技術、人才和管理辦法,有計劃地選派優秀教練員、運動員、科研人員、體育行政幹部出國深造,加速外事幹部和管理人才的培養。

下放外事管理許可權、逐個放寬省、區、市.特別是沿海、沿邊地區和實體化協會、直屬企事業單位外事活動審批權。

九、完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推動配套改革

堅持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不斷完善運動員、教練員工資、獎勵制度,研究和制訂對體育科研人員、體育教育工作者、體育幹部和其他人員的獎勵政策。歡迎社會各界獎勵對體育事件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

建立幹部交流和崗位輪換制度,加強體育行政部門與直屬企事業單位、國家體育與省區體委之間的幹部交流。對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幹部要大膽提拔,大膽使用。

體育宣傳要適應新形勢,搞得更加豐富多采,貼近生活,貼近讀者。建立體育新聞發佈制度,擴大對外宣傳。宣傳出版單位要重視社會效益,提高經濟效益,並按照自身的特點,建立新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

堅持"兩手抓","兩手硬"。體育部門的各級黨政工團組織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工作的任務、規律和特點。進一步加強審計、監察工作,促進廉政建設。

十、從實際出發 積極穩妥地推進體育改革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育體制和良性迴圈的運作機制,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工作,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切實 加強領導。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發展、改革與穩定的關係,堅持"先立後破、邊立邊破、以立促破"的方針。對改革既要積極又要穩妥。重大改革措施的出臺,要按照"先試點、後推廣"的原則,統籌規劃。 分步實施、要不斷總結經驗,對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加以引導:和解決,避免出現大的失誤,使深化體育改革工作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

各地、各單位在堅持體育改革基本方向、原則的前提下,要廣泛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的體育管理方法和經營方式,從自身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探索多種多樣的改革方式和途徑。

各級體委及所屬單位要按本意見精神,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制訂出具體改革方案和實施細則。並對過去下發的文件進行清理,與本意見相符的要繼續執行,不相符的要調整,違背的要廢止。

附件一:

 關於運動項目管理實施協會制的若干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於行政體制和機構改革的精神和深化體育改革的總體設想,為加快單項運動協會實體化步伐,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協會制,現就運動項目逐步實施以單項運動協會為主的管理體制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運動項目管理實施協會制的必要性

建國四十多年來,我國對運動項目的管理基本上是實行由體育行政部門直接管理的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曾有效地推動了各運動項目的發展,使我國運動技術水準得到迅速提高,不少項目達到世界先進水準。但是,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運動項目管理體制已難以適應體育事業發展的要求。為了探索新的運動項目管理體制,國家體委從一九八八年開始陸續對足球、武術、登山等運動項目管理進行了協會實體化改革試點。幾年來,儘管試點工作還是初步的,在管理上尚不夠完善,但實踐證明,逐步將目前由體育行政部門直接管理運動項目轉變為間接管理,建立以單項運動協會為主管理運動項目的協會制新體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建立協會制,有利於運動項目的管理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推進體育社會化,增強運動項目發展的活力和後勁;有利於運動項目專業化管理和民主決策,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管理體系,促進運動技術水準的提高;有利於擴大對外體育交流;有利於體育行政部門轉變職能,加強宏觀管理。

二、運動項目管理的現狀和實施協會制的原則、方法步驟

目前對運動項目的管理基本上是三種形式,一是由體育行政部門直接管理。其相關的單項運動協會的辦事機構一般與業務主管部門的職能處室融為一體,協會沒有專職幹部,不單獨進行經濟核算。協會對運動項目的管理基本是名義性的。二是由事業性的協會實體管理。這種事業性協會實體既是體育行政部門的直屬事業單位,又履行對運動項目實施全面管理的職責。三是由純社團性協會實體管理。這種形式的實體協會是在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依照國家法律、政策以及本協會章程獨立開展活動的體育社團組織。其協會辦事機構不屬體育行政部門的事業單位,對本項目的管理不履行行政職責。

實施協會制就是要將運動項目的專項管理由第一種形式逐步轉變為第二、第三種形式。隨著協會制的實施,體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對運動項目的綜合管理和宏觀調控。

實施協會制的基本原則是:

(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時、因地,因項制宜,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

(二)要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對運動項目的管理,促進運動技術水準的提高。

(三)按照各運動項目的特點、運動水準和擔負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確定協會的實體形式。奧運會重點項目和傳統優勢項目,以及有事業單位為依託的項目,一般轉變為事業性協會實體;其他運動項目根據國際、國內活動的實際需要可轉變為純社團性協會實體或事業性協會實體。

(四)目前仍實行第一種管理形式的單項運動協會,也要進行改革,不斷完善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充分利用協會的組織形式,調動各專業委員會的積極性,加強民主管理。

對運動項目實行以協會制為主的管理體制,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因此,既要積極又要慎重穩妥,在方法上應本著先易後難的精神,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不搞一刀切。基本具備實行協會制條件的運動項目,由國家體委主管部門提出具體方案,經審查批准後實施。

具體實施協會制的方法和步驟是;

已經實體化和半實體化的單項運動協會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理順關係,健全和完善內部各項管理制度,使這些實體協會更健康地發展。

進一步擴大事業性協會實體的試點,特別是要選擇一定數量的奧運會重點項目進行試點,以便更全面地總結經驗。

群眾基礎比較好的純社團性運動協會改革的步子可以大一些,能夠實行的儘量實行。爭取在"八五"期間要有二分之一左右的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完成向協會實體轉變,到本世紀末爭取各運動項目基本實施會制。

三、實體協會的基本任務和職責

實體協會的基本任務是在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根據國家的體育方針、政策,統一組織協調全國本運動項目的發展,推動本運動項目的普及和運動技術水準的提高。其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全國本項目的業務管理,研究和制定本項目的發展規劃和方針、政策;

(二)指導和管理本項目優秀運動隊伍的建設和後備人才的培養;

(三)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本運動項目全國競賽制度、計劃、規程和裁判法,負責本項目全國性競賽的管理,審定全國比賽規則和運動成績;

(四)開展國際交往和技術交流,提出本運動項目的國際活動計劃,負責和指導參加國際競賽隊伍的組織、集訓和在我國舉辦本運動項目的國際比賽的審批和組織工作;

(五)組織實施本項目運動員、裁判員技術等級制度,對高水準教練員、裁判員進行培訓和考核;

(六)負責和組織本運動項目的科研和出版有關的專業書刊;

(七)依法從事經營活動,廣開經費來源渠道,為本項目的發展籌集資金;

(八)搞好協會的組織建設,廣泛聯繫和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四、實體協會的內部管理

實體協會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實踐中注意總結經驗.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作機制,使各項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一)健全協會領導機構。協會領導機構一般應由以下三方面的人員組成:一是體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的代表:二是與本項目有關的專家學者;三是熱心支援本運動項目的企業界人士、行政部門和企業界人士實行代表制,因職務變動等原因失去代表性,即由繼任者予以替補。

協會領導機構要按照章程的規定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協會的重大問題。

(二)建立精幹高效的常設辦事機構。常設機構的日常工作,可根據不同項目的實際需要,由主席、專職副主席或專職秘書長主待。對日常工作的處理;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協會常設機構的工作人員,一般實行聘任制和聘用合同制。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屬於事業編制的按同類事業人員的標準執行,屬於社團編制的,可參照事業人員的標準執行,

(三)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實體協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國家撥款,會費,社會贊助和社會集資.與本項目業務有關的專利性收入,比賽收入.開展諮詢、服務、培訓等活動的收人,投資和開辦經濟實體,基金、彩票等收入。

實體協會要結合本項目的特點,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樹立體育投入産出的效益觀念;在搞好自身業務建設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多种經營,提高經濟效益,為本項目的發展積累資金。

同時,協會要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管理,配備或聘用相應的專業人員,建立必要的財務審計制度,完善審批手續。

(四)加強內部制度建設,實現運作機制的真正轉變。實體協會要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機構性質和擔負的任務等不同情況,深化內部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程式、議事規則、行文規範、內部管理等規章制度,逐步理順各種關係,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

五、體育行政部門對實體協會的管理

體育行政部門是實體協會的業務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實體協會的宏觀管理和歸口業務指導。對實體協會主要是行使以下管理職能:

(一)審定協會的長遠規劃、發展戰略和有關方針、政策,對訓練、競賽、外事、宣傳等項業務進行指導、綜合平衡和組織協調;

(二)根據一個時期體育工作的需要,對實體協會下達任務,定期或不定期地聽取協會工作彙報,研究解決階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三)根據各運動項目的特點和擔負的任務,確定國家撥

款的數額。對經費的使用進行監督和審計;

在協會實體化的初期。對各運動項目體育事業經費部分的撥教數額按原基數原則上三年不變,三年後再根據各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

(四)負責協會主席、專職副主席、秘書長人選的推薦或資格審查,審批對協會主要領導人的獎懲,以及協會副秘書長以上人選的綜合平衡和協調;

(五)負責協會常設機構事業和社團編制的審核管理;

主要依靠國家撥款的事業性協會實體,其人員編制要嚴格控制,對己基本實現經費自理的協會實體的人員編制根據工作需要可適當放開。

(六)負責協會以體育行政部門的名義行文的審批;

(七)負責協會的成立、變更、登出等事項的審查,以及協會所屬經營性實體的申報登記的審批。

六、加強對實施協會制工作的領導

在實施協會制的改革中;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實施b會制工作的領導,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實施協會制是體育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這項改革工作的領導,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時解決改革中出現的一些思想傾向和實際問題,使改革順利健康地發展。

(二)結合協會制改革的實施,轉變職能,調整機構,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切實下放權力,支援實體協會大膽地開展工作,樹立實體協會在本項目的業務管理中的權威,幫助他們理順與各方面的關係,完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

(三)根據實體協會工作的需要核定必要的編制,選派適當的領導幹部和業務骨幹充實和加強協會的辦事機構,組織指導協會搞好幹部培訓,提高政治業務素質。

(四)要積極扶持有條件的實體協會向産業化的方向發展,鼓勵其開展多種途徑的經營活動,拓寬資金渠道,擴大經費來源,增強自身的造血機能,同時要嚴格協會的財務監督和審計。

本意見主要針對全國性運動項目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對運動項目管理體制的改革要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參照本意見精神進行。其運動項目管理機構的設置和實體協會的性質、名稱等,由各地自行確定,不強求上下一致。

附件二:

 關於訓練體制改革

訓練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多強對抗的體制與機制。在保證國家投資的前提下,不斷拓寬社會投資渠道,發揮政府與社會、國家和地方的積極性,貫徹以奧運會為最高層次的競技體育發展戰略,實現人、財、物資源的合理配置,培養高水準人才;運動訓練要更好地遵循客觀規律,適應世界體育的發展趨勢,發揮競技體育的多元功能和整體效益,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一、建立若干項目綜合管理與協會專項管理相結合的訓練管理體制

訓練管理體制的改革是為了適應培養高水準人才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使運動項目由行政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若干項目綜合管理與協會專項管理相結合,逐步建立一種面向社會,渠道暢通,既有利於宏觀管理,又有利於專業化管理和開發經營的新型管理體制。國家體委逐步將訓練競賽業務部門直接管理的運動項目轉為協會管理。根據歷史發展的情況,為了便於統一領導,加強綜合服務,多數項目應依託現有基地,分別集中到若干訓練單位,實行綜合管理與專項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從目前實際出發,可劃分為訓練局、國奧中心、首都館和射擊場等訓練單位。

在國家體委領導下,訓練單位實行統一綜合管理或基地服務綜合管理。各運動項目協會逐步成為責權利統一的實體,對本項目從業餘訓練到高水準競技實行縱向管理。

部分項目實行協會專項管理。

訓練單位或項目實體面向全國的職能可分為行政管理職能、業務指導和競賽引導,即;通過國家體委發佈有關方針、政策、命令、法規,發揮行政管理職能作用;由項目實體(協會)進行業務指導以及通過競賽和經濟杠桿實行引導。

二、優化結構、分類管理,建立效益投資體系

以奧運會為最高目標,貫徹縮短戰線、突出重點、集中優勢、發揮各方面積極性的方針,在穩定發展優勢項目的前提下,逐步放開其他項目。根據各運動項目的發展方向、任務和特點,以在奧運會上的成績為基本依據,兼顧考慮項目的影響、普及程度、社會基礎。競賽效益等多重因素,對運動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在政策、財力、人才、外事、競賽等方面予以區別對待。根據目前我國開展的競技運動項目的情況,擬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國家重點投入項目。

在奧運會上取得單項前三名、集體項目前八名的項目確定為國家重點投人項目。這些項目為: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游泳、跳水、體操、舉重、射擊、射箭、擊劍、柔道、摔跤、賽艇、帆船(板)、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共18個項目。

重點投入的項目是按大項確定的,各項目在制訂具體政策時,要根據成績和發展情況,確定重點投入的小項、國家保證對重點項目的投入,同時,這些項目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影響,積極拓寬社會渠道和外向型渠道。

第二類為一般性投入項目。

這類項目主要包括重點投人項目之外的其他奧運會項目和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民族傳統、又可以在亞運會上奪取金牌的項目。這類項目包括足球、網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花樣游泳、藝術體操、拳擊、自行車、皮划艇、現代五項、馬術、武術和花樣滑冰、冰球、越野滑雪、冬季兩項、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共21個項目。

對這類項目,國家實行有限投入。其中普及程度較高、競賽活躍、經濟效益較好的項目,要依託社會,打開外向渠道,逐步減少國家投入。目前普及程度較低、自我發展困難較大的項目,國家予以階段性扶持,這些項目要積極挖掘潛力,依靠自身力量,尋求自我發展的道路。

第三類為以社會投入為主的項目。

這類項目包括前兩類項目之外的項目,要充分體現體

育來源於社會,服務於社會的思想,廣開社會渠道,與社會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根據社會的需要,尋求項目自身的發展途徑。經費來源主要依靠自我經營和社會投入。

為適應現代體育發展的規律,參與國際競爭,對一些有條件的試行向職業化過渡。

三、改革國家隊的高度集中型管理體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國家隊管理體制

為了形成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國家隊組建形式和多強對抗的制。國家隊擬按下列三種模式組建:

集中型:主要是指那些科學化程度要求較高、運動員出成績年齡較早、普及程度較低、地方上由於受條件限制難以承擔任務、國隊教練力量和各方面保證條件較優越的項目。目前有代表性的跳水、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這類項目應以集中型為主,體現"精""尖"的原則。

有的集中型的運動項目也可以放到解放軍和有條件的省區市去辦。

集中與分散結合型:田徑、游泳、舉重、射擊、射箭、擊劍、柔道。摔跤、拳擊、自行車、部分冰上等項目,單項較多、涉及面較廣,其中有些小項,地方有積極性,並具有較雄厚人才基礎、技術力量和物質條件。對這些項目,可以採取結合型的形式,即國家承擔一部分任務、地方承擔一部分任務。國家承擔任務的部分,仍要遵循"精"、"尖"的原則,對於地方有條件承擔的小項,要堅決放到地方去辦。

除足球、籃球、排球和少數普及程度低而技術水準高的項目外,其他集體項目,不設常年集中的國家隊,採取參加一般性大賽前選拔組隊,以勝隊為主,挑選其他隊的優秀選手.相對集中若干個月後,代表國家隊參賽。準備奧運會可在前半年選拔組成隊伍進行集訓。

分散型;不設常年國家隊的項目,可由條件較好的地方分別承擔國家隊的任務,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

集中型、結合型、分散型三種國家隊組建形式不能機械地劃分。要根據各個項目的實際情況而定,集中型也有可分散的部分,分散型中也可有集中的部分。

集中型國家隊的結合型中的集中部分,一般應兩年進行一次小調整,四年進行一次大調整,非調整除特殊原因外,不能隨意調整運動員。

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國家隊撥款方式。對集中型或結合型中的集中部分,實行"先投入、後評價"的撥款方式,對結合型中的分散部分和分散型的,採取"先評價,後投入"或"先部分投入,經評估後,根據成績,再按協議追加投資或予以罰款"的辦法。建立監督調控機制,強化投資效益。

四、建立多強對抗的競爭機制

參加世界大賽的國家隊的組成要充分體現競爭原則,制訂科學、合理、完善的選拔制度,實行公平競爭。賽前一年確定選拔標準和辦法,並嚴格執行。要充分注意選拔的透明度。

集中型的運動項目要嚴格按照選拔制度和標準組建國家隊,一旦確定了人選.應保持人員相對的穩定性,地方隊在國內大賽上連續戰勝國家隊的.可以作為國家二隊或取代國家隊參加重大國際比賽。

結合型的國家隊要逐步形成解放軍和地方與國家隊競爭的局面。在參加國際大賽前,通過一系列的選拔,確定最後人選。省市水準高於國家隊的,應由省市承擔國家任務。

分散型的國家隊,由直接承擔國家任務的單位之間通過選拔,組成代表國家最高水準的隊伍參加世界大賽。

參加亞運會和奧運會應由各項目主教練在任職初期即確定目標、組隊形式和訓練方案,經該項目教練委員會討論通過,報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地方承擔任務的,應由主管部門與有關省市簽訂協議;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和獎懲措施,由有關省區市體委組織實施,在大賽結束後,嚴格按協議內容兌現各項政策。

五、發揮地方優勢,加強項目佈局

在國家統一規劃指導下,按照縮短戰線、保證重點、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地區競技體育合理佈局和健康發展。項目設置不搞"大而全"和"小而全",各省、區、市要在認真總結和論證的前提下,確定自己的項目佈局和發展模式,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重點發展優勢特色項目。對非本地優勢、無人才來源、普及程度低的項目,要堅決放到社會上去辦。國家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引導:

各省區市承擔的全國重點佈局任務的項目必須是具有傳統優勢和人才資源的項目;不是承擔全國佈局任務的項目,經過賽前選拔,成績優異的,也可承擔國家隊的任務

根據歷史上的成績和發展潛力,確定國家投入的項目,保證其順利健康發展,對其他項目,國家逐步減少投入,直至不給投入;

建立完善的投入産出評價體系,對各地發揮優勢較好、完成國家任務突出的,給予獎勵;

改革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項目設置,引導地方重點項目的發展;

經過項目調整後,各省區市要逐步形成項目佈局合理、人才資源雄厚、優勢項目突出、發展後勁充足的人才梯隊體系。

六、改變目前單一的訓練體制,向多元體制轉化

以三級訓練網為標誌的"一條龍"訓練體制,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體育人才。這種由體委系統一家辦的單一體制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競技體育發展的需要,今後在繼續鞏固、發展"一條龍"體制的基礎上,要大力拓寬訓練渠道,使各項目隊伍向橫向擴展、縱向延伸。

對於奧運會優勢項目,多年來解放軍和各省市體委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管理方法,仍然以省市體委、解放軍為主,其中少數的項目,可以放到有條件的地市。隨著社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鼓勵社會各行業、企業、大專院校辦重點項目的優秀運動隊,與省市競爭,為國家做貢獻。

對於非奧運會優勢項目及在亞運會上為國家做貢獻的非奧運會項目,逐步引導各地市、行業、廠礦、企業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興辦競技體育的訓練網點。

其他項目應建立在廣泛的社會、群眾基礎之上,完全由社會來辦。

七、運動訓練向有償訓練型轉變

有一定群眾基礎的項目,實行初級層次的有償訓練,以調動這一層次的教練員、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緩解訓練經費不足,提高訓練的實效性。

中級層次的運動訓練應在國家保證學習、訓練的基本條件下,加大有償訓練的成份,用於補充各項訓練經費的不足。今後,體育運動學校培養人才目標的選擇,要按照國家計劃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

優秀運動隊應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和體制、機制的轉換(項目實體化、職業化、俱樂部制等等);結合工資制度改革,運動員的流動以及所取得的運動成績等,全面考慮運動員個人所需支出的部分。具體辦法有待於實踐中進一步研究、摸索,有條件的項目,可根據本項目的特點,儘快制訂嘗試性辦法。

一些有大獎賽的項目,由於這些項目運動員在出成績之前國家曾投入了大量的培養資金,因此,也要制訂合理的提留制度,用於項目的繼續發展。

八、建立符合運動隊發展規律的教育、科研體制

運動員要攀登世界體育高峰,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科學、文化水準,同時,競技運動的淘汰規律,使更多的退役運動員要走向社會,他們必須掌握社會所需的知識、技能,才能具備參與社會竟爭的能力。因此,必須完善符合運動隊特點的文化教育體制。

第一,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第二,在完成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運動員進行體育中專、高中學歷教育或技術文化培訓。對於退役運動員,則實行退役後培訓,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第三,具備條件的運動員,接受高等學歷教育,以體育專業為主,也可以接受普通大學其他專業教育,使他們成為具有一定體育理論水準的教練員、體育管理人員、體育師資和各行各業的體育骨幹。對教練員要繼續學歷教育,建立教練員崗位培訓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現職教練員隊伍的素質。

改革科研體制,促進科研與運動訓練的進一步結合。

增強教練員、運動員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成果的商品意識,使科研和訓練有機結合,為提高運動成績服務。

強化應用技術的研究,開拓科技應用的渠道。以運動隊為科研選題的主體,以經濟為杠桿,引導研究方向向應用科學和運動實踐轉移。根據項目發展需要確定課題,使有限的資金和有關的專家投入到最重要的課題中去,實現項目、資金、人員的合理配置。

九、改革人才管理體制,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改革現行人才管理體制的目的是打破體育人才地區所有制,合理開發和利用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人才效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體系的完善,教練員、運動員要進入人才市場。

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共同開發後備人才。擴大體育運動學校和業餘體校的自主權,學校在為本地區完成培養輸送任務的同時,應具有為全國各地有償代培後備人才的權利和義務。在不影響本地培養計劃的前提下,學校可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實行有償轉讓。國家要制訂相應的法規明確學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充分發揮體育院校培養人才的作用,繼續拓寬地方與院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渠道。鼓勵省、區、市、軍隊之間橫向聯臺,共同開發後備人才。

為了促進一線運動員的合理流動,全國單項競賽要以競技水準為參賽標準,改變以行政區域參賽的單一辦法,允許達到水準的城市、企事業單位參加相應水準的比賽。參加全國單項比賽的運動員不再以戶口和原行政區域為準,實行競賽資格證制度,運動員憑證註冊。制定參加全國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人才交流辦法,促進省、區、市之間人才的合理流動。

充分發揮解放軍培養人才的作用。為了促進地方向解放軍輸送人才,改革解放軍參加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計分排名辦法。

附件三:

 關於競賽體制改革

競賽體制改革是為了促進競技體育發展,建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競賽體制,推動體育競賽的社會化、制度化、多樣化。

競賽體制改革要將著眼點放在充分調動國家、社會的積極性方面,引導項目(或若干項目聯合)實體,提高競賽管理水準,拓寬競賽資金來源渠道,搞活競賽經營,發展競賽産業,開闢競賽市場,實行經營與社會福利並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促進競技體育面向市場,進一步與經濟活動相結合,使競賽得益於社會,服務於社會。

一、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改革

全國綜合性運動會是實現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杠桿,在檢驗運動技術水準,推動體育運動發展及吸引社會對體育事業的關注,加強政府對體育事業的投入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全運會賽制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項目設置過多,重點項目得不到應有的保證,資源配置不合理,影響了奧運戰略的實施。改革的重點應放在"縮短戰線,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提高競賽品質和效益上。

(一)全國運動會的項目設置應以夏季運動奧運項目為主,兼顧冬季運動的優勢項目和優秀民族傳統競技體育項目。設28項。競賽項目為:足球(男女)、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手球。曲棍球、棒壘球、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體操(含藝術體操)、舉重(男女)、射擊、射箭、擊劍、柔道、國際式摔跤、拳擊。自行車、賽艇、皮划艇、帆船(板)、現代五項、馬術、武術以及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

(二)按獲總分和金牌數分別公佈各代表團名次。解放軍代表團運動員所獲金牌和分數分別計入原輸送省市(計分辦法另定),排列出各代表團的全部名次。解放軍代表團的名次仍按以往排列各代表團名次的辦法確定,列入到上述排列順序中,與相同名次的代表團並列。

(三)冬季項目單獨舉行全運會,項目設置為適合我國開展的冬季奧運會項目。

(四)全運會項目的設置應當隨著國際奧運會項目設置的變化和我國運動項目的發展而有所調整。

二、全國城市運動會的改革

舉辦全國城市運動會的目的是進一步推動城市體育事業的發展,發現和培養優秀運動後備人才。要通過改革切實達到突出重點,引導運動隊伍發展,培養後備人才的目的,使參加單位既具有普遍性又控制在一定規模之內;年齡結構既要與國際比賽相銜接,又要符合各項目訓練成才的規律,並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一)城運會的項目設置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城市的特點和能力,引導其將資金投向奧運會重點項目,調動城市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的積極性。

城運會設16個項目。競賽項目為:田徑、柔道、摔跤、擊劍、射箭、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射擊、體操、舉重、游泳、跳水和賽艇。

(二)改革城運會的參加辦法

--基本參加單位:城市運動會的參加單位既應具有普遍性,又要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城市運動會要求參賽單位應有優秀運動員編制和隊伍,經過多年系統訓練達到一定水準,獲得參賽資格方可參賽。基本參賽單位以外的城市,凡達到上述條件的,也可申請參加城市運動會。

改變直轄市參加城運會的辦法、北京、天津、上海的集體項目不參加城運會比賽,其他項目以市為單位限定報名人數,以區為單位分別組成代表團參加城運會。

--為提高城市運動會水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收更多的後備人才參加,解放軍、武警符合參賽條件的運動員可代表入伍前所在城市參加城市運動會。

--年齡限定:城市運動會是後備人才的競賽,要調整好年齡結構,與全運會、奧運會相銜接;並保持相對的穩定。參賽者必須符合規定的年齡。

--參賽資格證:城市運動會仍以城市為單位參加比賽,但運動員必須是在該城市註冊的適動員。

--鼓勵人才合理流動。為了使更多的優秀運動員參加城運動會,各參賽城市須在前一年(12個月)確定屬於人才交流的運動員資格,並報國家體委批准。

三、建立全國性競賽的申辦制度

建立全國性競賽的申辦制度是適應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國際、國內體育競賽的發展需要,它對於提高競賽的品質和效益,發揮競賽的多元功能,拓寬競賽投資渠道,推進競賽的社會化、制度化和多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建立全運會和城運會申辦制度

申辦制度內容包括:申辦程式、申辦基本條件、申辦表決方式.和申辦的其他附則等。

--申辦程式是指申辦者需經當地體育行政部門和政府批准,向國家體委提出書面申請,提交申辦報告以及接受國家體委及有關部門的必要的檢查、審核等程式。

--申辦基本條件主要包括:申辦者及其體育行政部門和政府的態度和決心;申辦者的經濟實力;申辦地的交通接待能力;申辦地的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競賽組織管理水準等。

--國家體委成立申辦表決委員會,制定申辦表決辦法。

(二)全國性單項競賽採取計劃安排與承辦意向相結合的辦法,既要保證競賽品質,又要調動承辦者的積極性。鼓勵國家、社會投資舉辦體育競賽,打破部門、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堅持誰申辦、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同時在政策上給申辦單位一定的優惠政策,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投資舉辦體育競賽的局面。

四、全國單項競賽改革

全國單項競賽是提高運動技術水準,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組織全國單項競賽的目的是為了鍛鍊隊伍,檢驗訓練成果,促進出成績、出人才。競賽的形式、時間和地點的安排,應在確保説競賽品質和效益的前提下,適應不同項目的不同特點及各個層次的競賽需求。全國單項競賽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實現競賽的制度化、多樣化、社會化。

(一)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單項競賽的管理,要著眼于戰略規劃,政策研究,協調好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層次的發展規劃和各種關係。

體育行政部門的宏觀調控職能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制定和監督執行必要的競賽政策、法規來引導項目(或若干項目聯合)實體按照項目自身發展規律和宏觀要求安排競賽。

--按照分類管理、突出重點的原則將國家投入的競賽經費分配給各項目(或若干項目聯合)實體,並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加強對單項競賽的綜合平衡和計劃指導,制定全國競賽計劃要保持訓練的系統性;

--對競賽品質和效益進行監督檢查。

(二)參加辦法進一步放開,改變以行政區域為單位的參賽辦法。以競技水準為參賽標準,有成績紀錄項目要經過達標賽,其他項目通過選拔按名次參加全國最高水準的比賽。允許達到水準的城市、企業俱樂部等單位參加相應水準的比賽、建立競賽資格證制度,制定競賽資格證管理辦法,參加全國單項競賽不以戶口為準,以資格證的註冊為準。

(三)切實實行按水準分級比賽、分類管理。國家重點規劃和監督高水準比賽,以全國競賽計劃作為對各級各類競賽的宏觀指導依據,各訓練競賽實體可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在國家計劃引導下,按照誰舉辦、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自行安排各種競賽。

五、培育競賽市場,發展競賽産業

發展競賽産業,對開拓體育競賽資金渠道,推進體育産業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競賽改革的重要任務。

培育競賽市場,發展競賽産業的目標是:通過競賽體制的改革和運作機制的轉換,推進競賽的社會化、産業化,實現由單一的國家辦和高度集中管理向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相結合轉變,逐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符合運動競賽發展規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體育競賽市場體系,使競賽産業成為體育産業中的支柱産業。

發展競賽産業的重點是競技表演業和體育競賽組織管理代理業。

--競技表演業:主要包括:在訓運動員參加的各類高水準商業性競賽;退役優秀運動員從事的經營性體育表演。

--體育競賽組織管理代理業:是指具有豐富經驗的競賽組織管理人員提供技術諮詢、組織編排以及場地器材等方式的勞務輸出的服務行業。

競技表演業和體育競賽組織管理代理業是現代體育職業化。商業化、社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發展競技表演業和體育競賽組織管理代理業對當前我國訓練競賽體制改革,提高競技運動水準,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發展競賽産業,培育競賽市場的過程中,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競賽産業的規劃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先行試點成立競賽實體,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多種競賽經營活動,為競賽産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為確保競賽品質和效益,要加強競賽市場管理,引導競賽産業和競賽市場的健康發展。體育競賽管理要走向法制化軌道,國家體委將制定《體育競賽管理條例》。

全國性競賽將實施舉辦競賽許可證制度。舉辦競賽的許可證是從事競賽産業經營活動的合法憑證,任何從事競賽産業經營活動的單位或個人都必須在國家政策允許範圍內,經所屬體育行政部門批准,獲得舉辦競賽的許可證方可從事竟賽經營活動。

附件四:

 關於群眾體育改革

一、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家體委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行一個社會支援,全民參與的健身計劃。全民健身計劃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體育行政部門要有職能部門主管這項工作,加強領導,制定規劃,以保證計劃的實施。體育科學研究部門要積極承擔全民健身計劃的設計,修改、完善現行的體育鍛鍊標準,推廣科學健身的方法,並根據民族、年齡、性別等的不同特點,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體質(或體能)檢測標準、對達到標準者予以榮譽獎勵。

二、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建立一支經過培訓、有一定組織能力或技術水準、面向社會、服務群眾的社會體育工作骨幹隊伍。社會體育指導員是一種榮譽稱號,分國家級和一、二、三級。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由國家體委批准授予,一級及其以下級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決定批准授予機關。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等級證書、證章由國家體委統一製作。

社會體育指導員有義務組織群眾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指導群眾科學地鍛鍊身體,並及時將組織、指導群眾開展體育活動情況向當地體育行政部門報告。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取得當地體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後方可開展培訓和傳授技能,並可以實行有償服務,各技術等級的收費標準由當地體育行政部門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同制定。

三、學校體育關係到代代新人的成長和民族素質的提高。是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基礎。為加強基礎,增強體育事業發展的後勁與活力,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把指導學校體育擺在突出位置,適當增大投入,把學校體育作為戰略重點和工作重點抓好。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國家對學校體育的基本要求,是體育行政部門實行宏觀管理的重要依據,國家體委擬與國家教委儘快制訂《條例》實施辦法。在貫徹《條例》過程中依靠法規監督、行政協調和活動導向等手段來搞好學校體育,建立學校體育督導制度,以實現宏觀管理的職能。

認真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完善國家體育鍛鍊標準的內容;改革表彰評選辦法,進一步擴大施行面。積極開展課餘體育訓練,不斷加強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建設,努力為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

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同時,密切與各級共青團組織的協作,開拓新的領域,以青少年宮為陣地,積極推動青少年體育活動更加廣泛的開展。

四、業餘訓練是我國競技體育的基礎工程,同時又是培養社會體育骨幹,提高社會體育水準的重要環節。為適應我國竟技體育發展的需要和社會體育的需求,必須從有利於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加強業餘訓練工作的宏觀管理,有利於增強業餘訓練的生機和活力出發,改革現行業餘訓練管理政事不分,國家統包過多,自我運作和消化所帶來的業餘訓練規模不大,財力不足和缺乏良性迴圈運作機制的弊端。建立法規制度,加強宏觀管理。修訂和完善業餘訓練組織章程,健全青少年兒童競賽管理辦法,促進學校、企業、鄉鎮、集體、個人等廣泛開展業餘訓練,擴大業餘訓練網路,拓寬業餘訓練發展路子。

完善業餘訓練高層次體育運動學校評估管理辦法和全國業餘訓練表彰制度,以提高業餘訓練人才培養的品質和效益。加強與教育部門的密切配合,積極探索體教結合培養體育人才的途徑。開拓適宜廣大青少年兒童訓練和學習的有效形式。各級體校、訓練中心要根據各地區及項目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有償訓練,所培養的人才除保證向優秀運動隊輸送外,應向社會實行有償輸送。

五、在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協調、監督下,群眾體育實行國家辦和社會辦相結合併以社會化為突破口,調動全社

會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辦體育的積極性的方針。各行業、系統、部門的體育工作,由其主管部門負責、提倡、支援社會團體、集體或個人辦群眾體育。

為推動群眾體育深入社會,進入家庭,要重視基層體育組織的建設。縣和城市的區建立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骨幹作用,廣泛建立多種項目、各類形式、不同規模的社會體育指導站、點和俱樂部。

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是隸屬於體育行政部門的事業單位,要積極開展以社區體育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並引導群眾為健身娛樂自我投資、自我消費、自我受益。

六、建立、健全群眾體育的各項法規、制度。把體育行政部門領導、協調、監督的職能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以"法"對全社會群眾體育實行管理。根據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修改現行的全國省、區、市群眾體育工作評定辦法實施細則;制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全國體育先進城區的標準和評選辦法、全國企業。事業、機關單位職工體育工作暫行規定、全國群眾體育競賽管理辦法、社會體育市場管理條例等。

七、群眾體育協會在重視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亦要重視經濟效益,開放搞活,積累資金,逐步走自我發展的道路。按項目劃分的協會(輪滑、毽球、風箏、門球、信鴿、龍舟等),逐步向實體化過渡,組成一個事業性的協會實體進行綜合管理。從 1993年起,國家體委事業經費扶持三年,三年後以自籌經費為主,國家體委事業經費適當補貼。

按部門、系統和人群劃分的協會(大、中學生、農民、少數民族。殘疾人、老年人體協和各行業體協等),分別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其中老年人體協暫由國家體委群體司代管,並向主管部門負責過渡);企業辦隊聯合會擬更名後在1995年實現實體化。

附件五:

 關於培育體育市場、加速體育産業化進程的意見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深化體育改革的要求,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産業的決定》,體育作為第三産業, 應建立充滿活力的自我發展機制,加速體育産業化進程,逐步走向市場,推動體育事業全面、快速的發展。

一、體育産業化是加速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體育 作為社會公益、福利事業完全由國家撥款舉辦。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體育逐步面向社會,許多深受群眾喜愛的體育活動更加普及,一些消費層次較高的體育項目也開始進入生活領域。體育作為一種健康投資,逐步被人們所接受。體育場館在保證訓練、競賽的前提下,積極對外開放,提供有償服務。體育科研部門、院校等事業單位在開展體育諮詢、康復、培訓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較好的效益、越來越多的企業、社會團體或區域運用體育的魅力和影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一些單位和個人開始涉足體育市場,興辦各种經營性體育俱樂部、健康城、舉辦商業性競賽表演等,體育開始向産業化方向發展。

但是,目前我國體育産業化程度還不高,體育市場僅處於發育階段,體育自身的潛力和優勢沒能充分發掘出來,缺乏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體育事業的發展。

在當前深化體育改革中,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隨著經濟發展,在國家不斷增加對體育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體育多元功能,加快體育産業化的進程,將有條件的體育事業單位推向市場,使之從全額撥款向差額預算過渡,差額預算向自收自支過渡,自收自支向企業化經營過渡。大力培育體育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增強體育事業自我補償、自我發展能力,提高體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體育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二、培育和發展體育市場,為體育在市場經濟中運作創造較好的基礎條件和環境

體育産業化的目標是用十年或更多的時間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佈局合理、門類齊全的體育市場體系,並初步形成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産業結構合理的社會化體育服務體系。培育和發展體育市場是實現體育産業化的根本途徑。

--大力開拓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各行各業興辦各類健身娛樂俱樂部,適當發展高檔次俱樂部,為群眾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場地、設施和技術輔導等各種優質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對體育健身娛樂不同層次的需求。在經營上,應發揮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的優勢,井積極引進國外趣味性強的健身娛樂項目與設施。

--積極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要結合體育競賽制度的改革和群眾觀賞高水準競賽的需求,積極引導和規範體育競賽的經營活動,鼓勵各界承辦國內外高水準體育競賽和表演。逐步建立各種體育競賽服務經濟實體和體育經紀人制度。

--加快培育體育訓練服務市場。業餘訓練和專業訓練都要根據條件和可能,逐步擴大有償訓練和有償轉讓。並建立相應服務機構,為運動人才的有償輸送、交流和轉會提供綜合服務,以實現高水準運動人才的優化配置。

--積極擴大體育技術資訊市場。大力發展體育技術仲介服務和資訊諮詢業,利用市場機制,促進體育高科技産品的開發,推進體育技術成果轉讓和應用。提高體育資訊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體育伺服器市場和其他各類市場。要全面發展與體育密切相關的體育用品、廣告、贊助、彩票、旅遊和體育康復、醫療、藝術、圖書、刊物、音像製品等市場,以促進體育産業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的需要。

為抓住當前有利時機,促進體育市場的發展,國家體委擬在北京市崇文區規劃和建設一座高水準的、以體育為主要特色、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體育市場--中國體育城(固定市場),佔地約2.5平方公里。使之成為展示中國體育成就的窗口,聯結世界體育的橋梁。初步構想,主要由五大功能區組成,即:1、體育高科技開發區:承擔國家高水準運動員的訓練、競賽和體育科學技術交流、技術指導,運動醫學方面的綜合研究和治療;2、體育健身娛樂區: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體育健身、康復、娛樂等全方位綜合性服務;3、體育新聞出版和體育資訊經營區:承擔國內外體育新聞宣傳報道,出版經營體育圖書、刊物、音像製品,提供體育諮詢、資訊服務:4、體育商貿開發區: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高、中、低檔體育服用品;5、綜合服務區:為國家體委機關和體育團體提供辦公場所,開展體育彩票、廣告、保險、金融和體育勞務進出口等業務。

國家體委從今年開始每年輪流在大城市舉辦一次中國體育用 品博覽會(流動市場),為國內外體育用品生産廠家提供展示和交易産品的機會,促進體育用品市場的開發和建設。

各地區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開發和建設 區域性或地方性體育市場。

三、改革現行的體育體制和運作機制,推進體育事業單位逐步向産業化過渡

--運動協會向事業實體轉變,廣開經費來源渠道,有條件的協會應成立經濟實體,逐步擴大自收部分的比重,真正做到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足球、網球等項目應加大改革力度,積極創造條件,向職業化過渡。

--體育場館和大部分體育事業單位應繼續堅持"以體為主,多种經營"的方針,擴大對外服務,加速由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逐步做到自收自支、企業化經營。

--體育院校和科研單位,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拓寬社會服務領域,增加代培生和自費生的招收名額,對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科技開發和成果轉讓,實行有償服務,興辦經濟實體,開闢多种經費來源渠道。

--各級體委機關和所屬單位的後勤服務設施,在搞好對內服務的同時,應向社會開放,有條件的可以發展成為經濟實體,實行企業化經營。

四、加速體育産業化進程的政策措施

--堅持"誰投資,準所有,誰受益"的原則,打破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界限,大膽引進外資,鼓勵國家、集體、個人投資興辦體育産業。

--對於事業型、經營型以及企業化管理的單位,都要擴大業務活動和經營自主權。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待聘教練員、退役運動員、體育科研人員以及其他人員從事體育産業開發。

--對實行企業化經營不需國家財政撥付經費的企事業單位,適當放寬編制,賦予用人自主權。對體育部門的企事業單位都應擴大招聘範圍,逐步建立辭退、辭職制度,實行用人單位和就業職工雙向選擇。

--對實行企業化經營的單位,擴大分配自主權,職工收入總額可參照政府關於企業職工收入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的規定,在單位提取的工資總額內,有權自主決定分配。

--建立體育市場管理機構,制定體育行業的行業標準和從業條件,發放經營許可證,對業務經營活動進行必要的監督。

--對競賽用的運動器材等體育用品,制定品質標準,進行檢驗。經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認可合格的運動器材,可以向全國和省級各類比賽推薦使用。

--體育設施的建設是體育事業的基礎條件,各級政府要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投資列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提倡建設多功能、多樣化、適合群眾活動的中、小型體育設施。新開發的城鎮住宅小區必須建有一定的體育設施,投資攤入開發成本。嚴禁侵佔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已被侵佔的要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恢復和重建。

--調查體育産業現狀,研究制定體育産業統計指標體系,為發展體育産業統籌規劃、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清理、修改、完善現有的政策法規,加快制定適合體育産業發展的新法規,確保體育産業沿著法制軌道健康發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