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香港

“東方之珠”的奧運變奏曲

2008-08-16 08:45     來源:新華網     編輯:董潔
  自從奧運大幕拉開,一直有著自己獨特城市韻律的香港,便奏響了一連串“奧運變奏”:從習慣“晚睡晚起”變成天天“晚睡早起”;從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休息,變成見縫插針地收看賽事轉播;從一下班就和朋友去吃飯唱K,變成到點就忙不迭地“返屋企(回家)”;從關心香港本地,變成日日“北望神州”、“心向北京”;從理智冷靜、輕言細語,變得激動豪邁、舞之蹈之……

    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因為北京舉辦的奧運會,散發出更加多彩的光芒,閃爍出更加青春的律動。

    幸福的“熊貓眼”

    奧運打亂了香港市民的“生物鐘”:淩晨不辭辛苦趕搭地鐵去看早場馬術比賽;一大早睡眼惺忪就打開電視看直播;晚上看了直播看錄播,等把全天賽事看個遍,已是深夜……夜以繼日,終於熬成“熊貓眼”。

    “熊貓眼”在香港的流行實在出人意料,因為追求外貌精緻的港人從來都致力於消除黑眼圈。但奧運一開幕,就管不了那麼多了,看比賽“壓倒一切”,為中國隊加油是最大的時尚,“熊貓眼”成了緊跟賽事節奏、了解最新動態的代名詞。

    香港觀塘區民政事務專員黃寶蓮笑著説,北京舉辦奧運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光榮,當然要全情投入,“我們不想錯過任何精彩的場面”,“‘熊貓眼’是幸福的事”。

    “香港人生活很忙碌,但現在奧運已經成了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每個人都把奧運放在心頭。”在講述每天的“奧運日程”時,黃寶蓮説,上午要上班,沒辦法看比賽,這個時候就很羨慕已退休的老人家;到了中午吃飯,香港的酒樓、食肆都有電視,“總算可以看一個小時”;晚上一下班,立刻往家趕,“不管什麼活動,我現在是能推就推,儘量不安排在晚上,只想趕緊回去看比賽。”

    黃寶蓮説,現在大家每天的談話“通通以奧運為主,談話的內容一繞就繞到奧運身上”。

    對於中國運動員的表現,黃寶蓮用“非常非常滿意”來評價。她説,中國幾乎每天都有金牌入賬,這真了不起。有些金牌簡直是不敢想像的,比如中國體操男團、女團兩塊金牌,他們都那麼年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令人佩服。

    黃寶蓮還特別強調,雖然有的運動員失敗了,但也是非常好的運動員,他們和勝利者一樣帶給中華民族“非常的榮光”。

    為了去“鳥巢”不惜變“空巢”

    奧運一到,心向“鳥巢”。為了這“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機會,很多港人暫時把工作放一邊,紛紛飛向北京。有香港市民戲言,公司從老闆到員工走了一大批,為了去“鳥巢”家裏快變“空巢”了。

    香港百仁基金有限公司行政主任邱琳説,公司老闆早早就到北京去看開幕式和比賽了,好多同事也飛赴北京,大家都很激動,要親自參與盛會。

    “當然公司還不至於無組織無紀律。”她笑言,老闆走的時候已經安排好公司的各項工作,每個崗位也有人留守,所以公司都還照常運轉,但奧運會眼下顯然比什麼都重要。

    邱琳説,不能去北京,在香港也可以參與奧運。她2個月前就購買了馬術比賽決賽的票。“我要去看盛裝舞步和障礙賽的決賽,相信決賽水準是最高的,應該非常精彩。”邱琳説,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百年盛事,一定要到現場感受一下奧運氣氛。

    很多市民還穿梭往來于京港兩地。新世界中國實業項目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紀文鳳10日才從北京看了開幕式趕回香港,14日晚又到沙田看馬術比賽至深夜,15日一早再次飛往北京去看當晚的女排比賽。“我要去給中國女排加油,還要去給香港自行車選手黃金寶加油,”紀文鳳説。

    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的時候,紀文鳳在北京當義工,幫著做宣傳、廣告方面的一些事務。今年聖火來港傳遞的時候,紀文鳳幾乎放下所有手頭工作,與來自香港各界的代表共同發起“全民迎聖火——中國加油”活動。

    “現在我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奧運上。”紀文鳳説,奧運會在北京舉行、奧運馬術比賽在香港舉行,都是歷史性的時刻,很高興成為歷史的見證者之一。

    怎能不“喜形於色”?

    奧運讓港人一改往日的心平氣和,突然變得容易“喜形於色”。在香港著名的網路論壇“香港討論區”,奧運版塊炙手可熱,類似于“好勁(好強)”的詞彙頻頻出現。在一些有大螢幕的公共場合,每看到中國選手贏取一分,圍觀市民便掌聲雷動,歡呼不絕,絲毫不隱藏自己雀躍的心情。在家裏、在辦公室,對著電視機拍桌子叫好,跺腳揮手,更是每天都要上演的輕喜劇。

    香港市民謝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開始還是平靜地微笑,可一説起奧運,立刻“手舞足蹈”,説到舉重就比劃舉重的姿勢,説到射擊就用手向空中瞄準,邊説邊哈哈大笑,令周圍的人忍俊不禁。

    夜幕降臨,維多利亞公園的香港奧運文化廣場人潮涌動,比賽的激烈與觀賽的歡樂,大螢幕中的轉播和觀眾的加油喝彩交織在一起,讓香港激蕩出特有的豪邁與酣暢。

    “我覺得到這裡來看比賽更有氣氛,可以和大家一起笑啊喊啊,更痛快。”在螢幕前偕夫人一同觀看羽毛球賽事的香港市民劉先生説,他就住維多利亞公園附近,吃過晚飯正好和太太一起散步走過來,聽到裏面很熱鬧,就乾脆進來看比賽,打算看完這場再回去。

    在奧運文化廣場特設了一個“祝願閣”,由香港市民自取“打氣卡”,寫下對奧運的祝福。短短幾日,寫下的祝福已有上千張。市民陳鴻燕工工整整地在卡上寫下押韻的五句話:“二零零八非比尋常,奧運馬術蒞臨香江。京港攜手共譜夢想,國旗區旗匯聚力量,京港盛名全球傳揚。”

    黃寶蓮説,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港人對國家的認識和感情逐漸加深,北京舉辦奧運會更是港人對國家感情的“催化劑”,每當看到國旗升起,每個市民都非常激動,“感情立刻就不同了”。

    黃寶蓮説,奧運賽事固然精彩,中國隊的表現更令人鼓舞,大家當然都沉浸其中,在這種狀態下,“喜形於色”不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